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1BAI08B06)

作品数:16被引量:148H指数:7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张庆俊范存刚何伟文江顺婷孙澎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大学广州医科大学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沈阳军区总医院更多>>
相关期刊:《中华脑科疾病与康复杂志(电子版)》《中国现代应用药学》《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护理实践与研究》更多>>
相关主题:颅内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ASA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动脉瘤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2015版AHA/ASA《自发性脑出血处理指南》解读被引量:31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17年第1期2-5,共4页范存刚 张庆俊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1BAI08B0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001009);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研究与发展基金(RCD2015-05)
自发性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是导致人类死亡和残疾的一种重要病因。美国心脏协会/美国卒中协会(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American Stroke Association,AHA/ASA)曾制定过3版《自发性ICH处理指南》,现根据...
关键词:脑出血 脑室内出血 血压 凝血机制障碍 诊断 治疗 
熊果酸对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早期脑损伤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影响被引量:1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2015年第8期911-914,共4页张婷婷 梁国标 苏静缘 郭冰玉 李晓明 
"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项目(2011BAI08B06)
目的观察熊果酸对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后早期脑损伤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的影响。方法采用颈内动脉穿刺法制备大鼠SAH模型,腹腔注射给药,于SAH后24 h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关键词:熊果酸 蛛网膜下腔出血 早期脑损伤 基质金属蛋白酶-9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下丘脑-垂体功能减退的研究进展被引量:7
《中华脑科疾病与康复杂志(电子版)》2015年第1期50-53,共4页江顺婷 何伟文 
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2012B031800238);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1BAI08B06)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平均发病率为9/10万人年,平均死亡率50%,平均发病年龄50岁,占脑卒中的5%-10%,因其预后较差,发病年龄相对年轻,对家庭经济的打击、社会劳动力丧失的影响比其他类型的卒中更为显著。经历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生还者,尽...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 蛛网膜下腔出血 垂体功能减退症 激素替代疗法 脑损伤后综合征 
颅内血管重建术在复杂颅内动脉瘤治疗中的个体化应用被引量:4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5年第2期52-55,共4页曾而明 洪涛 徐春华 唐斌 
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No:2011BAI08B06);江西省科技支撑计划(No:20121032)
目的探讨颅内血管重建术在复杂颅内动脉瘤治疗中个体化应用的必要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2012年6月该院收治的16例行颅内血管重建术的复杂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结果16例共18个动脉瘤,其中16个动脉瘤因处理动脉瘤需要...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 颅内血管重建术 手术治疗 
血流转向装置治疗颅内动脉瘤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2014年第9期716-720,共5页李彦江 顧宇翔 
“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资助项目(2011BAI08B06);上海市市级医院新兴前沿技术联合攻关项目(SHDC12010118)
血流转向装置是近年来出现的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的新手段。文章就血流转向装置的原理、构成、发展、优缺点、适应证、主要并发症以及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 栓塞 治疗性 血管假体植入 
3D-CTA、3D-DSA评估脑动脉瘤患者行显微外科夹闭术的治疗效果被引量:9
《山东医药》2014年第5期7-9,17,共4页范存刚 曲宁 张庆俊 周景儒 王栋梁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1BAI08B06)
目的以三维CT血管成像(3D-CTA)、三维脑血管造影(3D-DSA)检查评估脑动脉瘤患者行显微外科夹闭术的效果,为合理选择脑动脉瘤显微外科夹闭后的评估方法提供依据。方法对25例行显微外科夹闭术后的脑动脉瘤患者行3D-CTA、3D-DSA复查,分别对...
关键词:脑动脉瘤 三维CT血管成像 三维脑血管造影 动脉瘤夹闭 显微外科夹闭术 
致死性术中破裂前交通动脉瘤血流动力学特征分析被引量:2
《中华脑血管病杂志(电子版)》2013年第6期12-14,共3页吕楠 徐瑾瑜 李强 许奕 刘建民 黄清海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171092);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1BAI08B06);上海市晨光计划(11CG043)
目的通过对一例术中破裂前交通血流动力学特征的分析,探讨动脉瘤破裂相关的血流动力学危险因素。方法重建患者的三维影像资料,建立病例特异性模型,运用计算流体力学的方法对流场特征、瘤壁压力、壁面切应力(WSS)、剪切震荡指数(OSI)等...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 破裂 血流动力学 计算流体力学 
翼点锁孔入路治疗颅内前循环动脉瘤被引量:1
《安徽医学》2013年第9期1276-1278,共3页罗靖 程宝春 赵亮 程宏伟 李志范 冯春国 王晓健 
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011BAI08B06)
目的 探讨翼点锁孔入路治疗前循环动脉瘤的可行性、适应证和手术方法.方法 采用翼点锁孔入路显微手术夹闭26例患者共28枚颅内前循环动脉瘤,其中前交通动脉瘤11例,后交通动脉瘤9例,大脑中动脉瘤6例,患者Hunt-Hess分级0~Ⅲ级.结果 全部26...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 翼点入路 锁孔显微手术 
出血性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后脑血管痉挛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5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2013年第4期413-416,共4页赵千山 王向宇 黄浩炜 陈日朝 
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基金项目(2011BAI08B06)
目的:研究出血性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手术后脑血管痉挛(CVS)的治疗和预后。方法:分析aSAH患者152例,Hunter-hess分级在I~Ⅳ级,发病5d内进行介入栓塞手术治疗。术后通过TCD检测CVS严重程度。结果:发生CVS69例,其中术前发生21例,...
关键词:脑动脉瘤 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血管痉挛 栓塞术 
小脑后下动脉远端动脉瘤的临床特点和显微外科治疗被引量:8
《中华医学杂志》2013年第23期1827-1829,共3页汪阳 洪涛 
“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1BAI08B06)
目的探讨小脑后下动脉远端动脉瘤的临床特点和显微外科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5年6月至2010年6月连续手术治疗的10例小脑后下动脉远端动脉瘤。其中男6例,女4例,年龄26—60岁,平均39.1岁。临床表现为出血9例,...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 小脑后下动脉 显微神经外科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