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计划项目(J14WD68)

作品数:4被引量:1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李国磊李国磊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师范大学枣庄学院德州学院早稻田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德州学院学报》《广西社会科学》《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更多>>
相关主题:司马辽太郎中国人形象中国人被害性态度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语言文字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4
视图:
排序:
战争叙述与“被害”意识的预设--评司马辽太郎的历史小说《坂上之云》
《广西社会科学》2017年第3期169-173,共5页李国磊 
山东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计划项目(J14W D68);山东省艺术科学重点课题(1506215);中国国家留学基金资助项目(留金发[2016]3100)
司马辽太郎被誉为日本的"国民作家",著作甚多,影响深广。《坂上之云》被认为是最能集中体现司马辽太郎思想的作品之一,从叙事结构来看,日清、日俄战争的宏大叙事支撑了小说对明治日本的历史叙述。然而,司马在日清、日俄战争的历史叙述...
关键词:司马辽太郎 战争叙述 “被害”意识 预设 
被湮没的诺门罕——司马辽太郎所疏离的战争视角
《外国文学动态》2015年第5期26-33,共8页李国磊 
山东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司马辽太郎战争题材历史小说研究"(J14WD68)的阶段性成果
司马辽太郎极力颂扬明治之向上,垂叹昭和之黑暗,人为创制出完全异质性的两个时代的幻象。本文以他所逃避和疏离的诺门罕战争为研究视角,指出他对这场战争的知识性态度和对现实主义表象的过分执拗,而将战争的缘起退而次之,使其历史叙述...
关键词:司马辽太郎 诺门罕战争 知识性态度 现实主义 历史叙述 
《去中国的小船》之中国人形象及其意义被引量:1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2期38-40,共3页张淑婧 
山东省高等学校人文社科研究计划项目(J14WD68)
《去中国的小船》主要讲述了三个与"我"不期而遇的中国人的故事。村上春树借笔下的三个中国人形象,与其说表达了其对中国人的愧疚,不如说其借中国人的遭遇,寄托了自己的情感,并借此揭露了人性的自私及安于现状的不作为。
关键词:去中国的小船 中国人 形象 
论「テイル」的心理现时性特征
《德州学院学报》2014年第3期14-16,20,共4页李国磊 
山东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J14WD68);德州学院文化社科一般项目(2013SKYB07)
日语中"体"的意义可以划分为事态与情态两个不同的层面,通过对持续动词、瞬间动词「テイル」的情态侧面的分析,可以发现先行研究中仁田(1995)"经历"说、寺村(1984)"回顾"说两种观点的不足之处,这一情态侧面可以界定为"心理现时性"。此时...
关键词:テイル 心理现时性 点性 成立条件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