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2009B020311006)

作品数:7被引量:37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马玉宏赵桂峰陈小飞张永山崔杰更多>>
相关机构:广州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建筑结构学报》《振动与冲击》《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土木工程学报》更多>>
相关主题:村镇建筑隔震体系限位易损性砌体结构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7
视图:
排序:
村镇建筑基于性态标准的地震易损性分析被引量:12
《土木工程学报》2014年第9期1-8,共8页赵桂峰 马玉宏 陈小飞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2BAJ07B02);广东省科技计划(2009B020311006);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2012CB72330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集成项目(91315301);教育部创新团队项目(IRT13057)
针对目前村镇建筑与城市采用统一抗震设防标准、不考虑其在不同地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方面的差异及村镇地区阶层之间收入差距的实际情况,引入基于性态抗震设防思想,将村镇建筑分为农村、乡镇、县城三个层次,在制订的基于性态抗震设防标...
关键词:村镇建筑 基于性态 性态标准 易损性 砌体结构 
弹塑性缓冲限位与滞变-摩擦并联隔震体系参数分析被引量:7
《建筑结构学报》2013年第1期131-138,共8页赵桂峰 马玉宏 张永山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重点项目(90815027);“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2BAJ07B02);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2009B020311006)
针对弹塑性缓冲限位与滞变-摩擦并联隔震体系,建立了隔震系统的恢复力模型和隔震体系的运动方程;根据缓冲限位装置的作用机理,定义了隔震层与缓冲限位装置软碰撞和脱离接触过程中的软碰撞拐点和恢复力拐点,给出了拐点时刻的缓冲限位装...
关键词:隔震体系 缓冲限位 滞变-摩擦 非线性分析 隔震效果 
粤港澳三地桥梁抗震设计地震动参数比较研究被引量:3
《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2年第5期127-132,共6页马玉宏 温留汉·黑沙 赵桂峰 崔杰 韩富平 
广东省科技计划资助项目(2009B020311006);建设部科技计划项目(2007-K5-06);广州市属高校科技计划项目(62016)
对我国广东、香港和澳门三地使用的桥梁抗震设计规范进行了综合比较,比较的内容包括重要性分类、抗震设防标准及目标、场地土分类、设计地震动中加速度反应谱的形式、地震作用的计算等。重点对决定桥梁结构抗震安全性的地震动参数(加速...
关键词:地震动参数 公路桥梁 延性设计 
缓冲限位滞变-摩擦隔震系统的理论恢复力模型研究
《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2年第4期165-169,共5页赵桂峰 马玉宏 孙作玉 
建设部科技计划项目(05-K1-39;2007-K5-06);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2009B020311006);广州市属高校科技计划资助项目(62016)
针对弹塑性缓冲限位装置与滞变-摩擦隔震装置并联的隔震系统,在总结试验结果的基础上,提出了隔震系统的理论恢复力模型,建立了系统的运动方程;通过与非线性时程分析及试验结果的对比,验证了理论恢复力模型的正确性;通过主、余震作用下...
关键词:缓冲限位 滞变-摩擦 隔震装置 恢复力模型 
村镇建筑基于性态的抗震设防标准研究被引量:8
《土木工程学报》2012年第S1期307-311,共5页陈小飞 马玉宏 
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2009B02031100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重点项目(90815027)
关于抗震设防标准的设定,我国传统的做法是把城市和村镇地区统一考虑,采用统一的抗震设防标准,而没有考虑村镇地区的发展落后、经济水平有限、几乎很难采用规范规定的设防标准进行抗震设防的实际情况,从而导致村镇地区的设防能力很差,...
关键词:村镇建筑 抗震设计 性态 
村镇建筑带限位装置摩擦隔震体系的参数影响研究被引量:9
《振动与冲击》2011年第11期148-152,共5页赵桂峰 马玉宏 
建设部科技计划项目(05-K1-39,2007-K5-06);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2009B020311006);广州市属高校科技计划项目(62016)
针对村镇建筑带限位装置摩擦隔震技术,建立了隔震装置的综合恢复力模型和隔震体系的运动方程,编制了考虑摩擦效应的非线性分析程序,详细分析了隔震层摩擦系数、限位装置弹性刚度和屈服位移等因素对隔震体系的影响,最终通过大量计算给出...
关键词:村镇建筑 限位装置 摩擦 基础隔震 
新型农村住宅合作抗震救灾保险机制初探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10年第5期174-179,共6页马玉宏 赵桂峰 冼巧玲 谭平 杨泽群 刘柳 
广东省科技计划资助项目(2009B020311006);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资助项目(2006BAJ06B01-05)
通过对目前农村住宅抗震救灾现状的分析,借鉴我国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的模式,提出了一种村民、集体和政府共同集资,共同承担住宅地震风险的新型合作抗震救灾保险机制。对农村住宅合作抗震救灾保险机制提出了初步设想,提出了确定农村住宅合...
关键词:农村住宅 合作抗震救灾 医疗保险体制 问卷调查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