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231012)

作品数:23被引量:114H指数:7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于卫东巢纪平李立蔡怡刘娜更多>>
相关机构: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中国海洋大学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更多>>
相关期刊:《地球物理学报》《Science Bulletin》《海洋通报》《热带海洋学报》更多>>
相关主题:热带印度洋ROSSBY波孟加拉湾ENSO降水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热带印度洋海温异常与ENSO关系的进一步研究被引量:10
《气象学报》2008年第1期120-124,共5页蔡怡 李海 张人禾 
国家重点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23101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276002)
用1955年1月—2001年12月美国Scripps海洋研究所的海温再分析资料、美国NCEP再分析资料和美国气候预测中心(CPC)资料,讨论了热带太平洋ENSO与热带印度洋海温距平以及与印度洋偶极子(Dipole)的关系,研究结果发现:在垂直最大温度距平曲面(...
关键词:太平洋ENSO 印度洋Dipole 海洋垂直最大海温距平曲面(MTAL) EOF分析 
台风Wayne过后南海北部陆架海域的近惯性振荡被引量:16
《热带海洋学报》2007年第4期1-7,共7页朱大勇 李立 
国家自然科学重点基金资助项目(40231012)
1986年8月18日8616号台风维纳(Wayne)在南海中部生成,其后在南海北部迂回盘旋,前后3次穿越巴士海峡,9月4日在海南岛登陆。布放在海南岛东部陆架上的锚系浮标记录了台风中心过境前后风和近表层的海流响应。分析结果表明,台风中心过境造...
关键词:南海 台风尾迹 近惯性振荡 台风流 
孟加拉湾上层地转环流周年变化的遥感研究被引量:6
《海洋学报》2007年第3期39-46,共8页邱云 李立 
国家科技部国际合作重点项目--太平洋-印度洋暖池的Argo观测(2002CB714001);国家自然科学重点基金--太平洋-印度洋暖池动力学和海-气相互作用(40231012);国家海洋局青年基金--孟加拉湾表层环流年际变动特征的卫星遥感研究
应用1993~2003年TOPEX/Poseidon卫星测高数据结合历史水文资料,反演了孟加拉湾海面动力地形的平均周年变化,探讨了孟加拉湾上层环流季节特征和演变规律.结果显示,虽然孟加拉湾的大气环流受季风支配年周期波动显著,但表层环流形态的周...
关键词:孟加拉湾 地转流 周年变化 卫星高度计 
赤道两层海洋模式中基本流的切变不稳定性被引量:1
《气象学报》2007年第1期1-17,共17页巢纪平 高新全 冯立成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231012)
设计了一个热带赤道β-平面的两层海洋模式,在准长波近似下,应用最大截断模分析赤道波的基本形态,指出无论是正压模或斜压模Kelvin波、Rossby波及基本流所对应的“地形Rossby波”是最基本的波系,在基本流的一定切变条件下,它们之间可以...
关键词:两层海洋模式 KELVIN波 ROSSBY波 地形Rossby波 耦合不稳定. 
孟加拉湾上层环流研究综述被引量:12
《海洋科学进展》2006年第4期593-603,共11页邱云 李立 
国家科技部国际合作重点项目--太平洋-印度洋暖池的Argo观测(2002CB714001);国家自然科学重点基金项目--太平洋-印度洋暖池动力学和海气相互作用(40231012)
综述了孟加拉湾上层环流研究的主要成果并指出,研究海区环流与季风转换不完全同步。在西南季风期间,南、北海区各有一气旋式环流;在秋季季风过渡期间,出现海湾尺度的气旋式环流;在东北季风期间,气旋式环流减弱北移,南部则为一反气旋式...
关键词:孟加拉湾 上层环流 季风 
热带印度洋偶极子事件和副热带印度洋偶极子事件的联系被引量:9
《海洋科学进展》2006年第3期301-306,共6页刘琳 于卫东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太平洋-印度洋暖池动力学和海气相互作用研究(40231012);国家科技部项目---太平洋-印度洋暖池的Argo观测研究(2002CB714001)
分别对热带印度洋偶极子事件和副热带印度洋偶极子事件的时间序列进行了周期分析。结果表明,热带印度洋偶极子事件的主要振荡周期为2a和4a,而副热带偶极子事件的主要振荡周期为8a;对整个印度洋海区的海表温度距平进行2~8a的带通滤...
关键词:热带印度洋 副热带印度洋 偶极子事件 经验正交函数分解 小波分析 
南海中部海域障碍层特征及其形成机制被引量:4
《海洋学报》2006年第5期35-43,共9页潘爱军 万小芳 许金电 郭小钢 吴日升 
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计划资助项目(Z0515010);科技部国际合作重点项目(2002CB714001);国家自然科学重点基金项目(40231012)
南海中部海域(10°~19°N,108°~122°E)存在显著的季节变化的障碍层.障碍层发生概率夏季最大(52.8%),秋季次之(41.0%),春季最小(10.5%).夏季(2000年8~9月)障碍层最显著,平均厚度约为14.2m;除114°E以东、吕...
关键词:南海中部海域 障碍层 层结 降水 Ekman平流 反气旋涡 
南海东北部障碍层特征及其形成机制被引量:7
《科学通报》2006年第8期951-957,共7页潘爱军 万小芳 许金电 郭小钢 v 李立 
科技部国际合作重点项目(批准号:2002CB714001);国家自然科学重点基金(批准号:40231012);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计划(批准号:Z0515010)资助项目.
南海东北部(16°~25°N,112°~124°E)存在显著的障碍层分布.障碍层发生概率秋季最大(45.7%),夏季次之(31.1%),春季最小(23.3%).吕宋海峡及其以西的南海东北部中心海域(18°~22°N,112°~120°E)障碍层年发生几率约为40.0%,...
关键词:南海 障碍层 海洋层结 降水 吕宋海峡 
风生边界急流稳定性的渐近理论被引量:6
《地球物理学报》2006年第3期642-649,共8页巢纪平 冯立成 王东晓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231012和40325015)资助
观测表明,当冬季盛吹北风时,在南中国海西边界附近将形成一支向南的急流,在一定条件下这支急流可弯曲成波动甚至形成涡旋.本文应用等值浅水模式,采用截断模方法,分析了急流的稳定性,并给出急流上不稳定波出现的条件.分析表明只有当向南...
关键词:南中国海 西边界急流 边界波的稳定性 耦合波 等值浅水模式 
印度洋—太平洋暖池季节变化及其相应的大气环流形式被引量:3
《海洋通报》2005年第6期17-24,共8页刘娜 项宝强 陈红霞 华锋 潘增弟 
国家自然科学重点基金(批准号:40231012);国家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重点项目(批准号:2002CB714001);中央级科研院所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资金资助
首先通过对英国大气科学数据中心海表面温度资料和Levitus随深度变化的海温资料的分析,给出了印度洋—太平洋暖池季节变化的详细描述。另外,利用NCEP/NCAR再分析大气资料中的风场数据,采取将水平风场分量分解为无辐散分量和无旋分量的方...
关键词:印度洋-太平洋暖池 季节变化 大气环流形式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