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231016)

作品数:91被引量:2425H指数:3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潘根兴李恋卿张旭辉魏朝富周萍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农业大学西南大学西南农业大学南昌工程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环境科学》《土壤》《地球与环境》《地球信息科学学报》更多>>
相关主题:水稻土有机碳黄泥土土壤有机碳长期施肥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天文地球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土地利用变化对吴江市水田土壤有机碳储量的影响分析被引量:3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2011年第2期164-169,共6页高建峰 潘剑君 刘绍贵 姜小三 
国家自然科学重点基金项目(40231016)
农业表层土壤碳库容易受人为强烈干扰,而又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尺度上进行调节,当今我国经济发达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必然会对土壤固碳产生重要影响。本研究以江苏省吴江市水稻土为例,利用新一代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IS)和TM/ETM影像提取了1...
关键词:水稻土 有机碳 土地利用 MODIS 
南方典型水稻土长期试验下有机碳积累机制研究 Ⅳ.颗粒有机质热裂解-气相-质谱法分子结构初步表征被引量:14
《土壤学报》2011年第1期112-124,共13页周萍 潘根兴 Alessandro Piccolo Riccardo Spaccini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40830528,40231016);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CX07B-188z)资助
采用热裂解-气相-质谱(Pyr-TMAH-GC/MS)技术对长期不同施肥处理下太湖地区黄泥土本体土壤及水稳性团聚体中颗粒有机碳(POC)的化学组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POC的热裂解产物主要来源于脂肪族化合物和木质素类化合物。木质素类化合物主...
关键词:水稻土 长期试验 固碳机理 化学组分 热化学分解 气相质谱 施肥 
稻草腐解过程中形成胡敏酸的组成和结构研究被引量:16
《水土保持学报》2011年第1期224-228,共5页于孝东 唐晓红 吕家恪 罗友进 王力 魏朝富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2006BAD0580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0231016);西南大学生态学重点学科"211工程"建设项目
通过稻草腐解实验,采用化学分析方法,研究了稻草腐解过程中土壤胡敏酸的化学特征的动态变化,旨在丰富农作物秸秆还田过程中的胡敏酸化学组成、性质与结构变化的特征。在试验培养条件下,施用稻草后土壤的有机碳含量提高了31.71%,腐殖质...
关键词:稻草 腐解 胡敏酸 组成与结构 
南京和宜兴市土壤中多环芳烃(PAHs)的纵向分布被引量:12
《环境科学与技术》2010年第6期115-118,共4页丁爱芳 潘根兴 李恋卿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资助(40231016);江苏教育厅高校自然科学基金项目(06KJD610113)
采集了江苏省南京和宜兴市的土壤剖面样品,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了16种PAHs在土壤样品中的含量,研究了PAHs在土壤剖面中的纵向分布特征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采样点土壤0~10cm的表土中16种PAHs总量最高,为280.8~717.1μg/kg,随着土壤...
关键词:南京市 宜兴市 土壤剖面 多环芳烃 
水稻土团聚体中Cu^(2+)的解吸动力学特征被引量:5
《环境化学》2010年第2期195-199,共5页马海清 董长勋 王梦驰 陈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40231016);南京农业大学SRT项目资助(0812A04)
用磁力搅拌法和平衡吸附法研究了水稻土的原土和团聚体颗粒吸附态Cu2+的解吸动力学特征.结果表明,原土和团聚体颗粒Cu2+的解吸率大小顺序为粗粉砂级>粉砂级>原土>砂粒级>粘粒级,与其有机质、游离氧化铁、氧化铝含量大小顺序相反.Cu2+解...
关键词:CU2+ 解吸动力学 水稻土 团聚体 
紫色水稻土胡敏酸的形成——稻草腐解试验被引量:6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9年第12期2596-2602,共7页赵光 唐晓红 吕家恪 罗友进 魏朝富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2006BAD0580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0231016)
土壤腐植酸类物质的形成是土壤固碳的重要过程,但对腐植酸类物质形成过程的了解仍不甚清楚,为了丰富土壤腐植酸类物质形成理论,采用富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和固态交叉极化-魔角旋转13C-核磁共振光谱技术分析了紫色水稻土稻草腐解过程中胡敏...
关键词:稻草 腐解 胡敏酸 波谱学 
氧化铁辅助农业固碳减排的技术探索被引量:2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9年第12期2590-2595,共6页周萍 潘根兴 张旭辉 宋祥云 李恋卿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40231016);国际合作重大项目(40710019002)
通过选取水稻秸秆、猪粪、污泥和颗粒有机肥,添加氧化铁后分别进行室内好气培养(25℃)和田间填埋矿化(夏季),以探索农业固碳减排的技术途径。结果表明,室内好气培养条件下,氧化铁明显降低了水稻秸秆、猪粪、污泥和颗粒有机肥的CO2释放速...
关键词:固碳减排 有机碳矿化 有机物料 氧化铁 好气培养 田间填埋 
土壤微团聚体基本性质及其对重金属吸附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5
《土壤通报》2009年第4期972-976,共5页董长勋 熊建军 李园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40231016);国土资源部、江苏省重大项目(EG0008)资助
以土壤微团聚体为对象研究重金属吸附的结果更接近田间实际状况,其结果作为预防和修复土壤的重金属污染的依据更有实际意义。对土壤微团聚体分组方法、分配比例以及微团聚体中有机质、铁铝氧化物的含量和表面电荷等基本性质进行了简要...
关键词:微团聚体 重金属 吸附 
南方典型水稻土长期试验下有机碳积累机制 Ⅴ.碳输入与土壤碳固定被引量:34
《中国农业科学》2009年第12期4260-4268,共9页周萍 潘根兴 李恋卿 张旭辉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4023101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重大项目(40710019002)
【目的】土壤固碳与生产力的协同是农业土壤碳循环研究的热点,而提高土壤固碳容量又是农业固碳减排的重要途径。本文研究中国南方4种典型水稻土长期定位试验条件下的固碳趋势及其外源碳输入对土壤固碳的贡献。【方法】选取西南紫色丘陵...
关键词:长期试验 稻田生产力 施肥管理 水稻土 土壤固碳 氮素效率 
三种南方典型水稻土长期试验下有机碳积累机制研究 Ⅲ.两种水稻土颗粒有机质结构特征的变化被引量:29
《土壤学报》2009年第3期398-405,共8页周萍 Alessandro Piccolo 潘根兴 Daniela Smejkalova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40231016)资助
采用固体交叉极化魔角自旋^(13)C核磁共振(CPMAS^(13)C-NMR)波谱技术对长期不同施肥处理下红壤性水稻土和太湖地区黄泥土本体土壤以及水稳性团聚体中颗粒有机质(POM)的化学结构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下本体土壤和不同...
关键词:水稻土 颗粒有机质 结构特征 CPMAS ~13C-NMR 施肥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