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2XJC860001)

作品数:20被引量:35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黄新宇唐月黄尚茂王敏利更多>>
相关机构: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广西民族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百色学院学报》《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文化与传播》《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更多>>
相关主题:族群文化传播花山岩画壮族中越边境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艺术历史地理社会学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天琴艺术的区域传承与跨国传播研究被引量:3
《中华文化论坛》2017年第11期165-169,共5页黄尚茂 黄新宇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西部和边疆地区项目:"壮傣文化跨国传播研究--以广西西南部布傣族群与东南亚傣族文化传播为例"(项目编号:12XJC860001);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提升中国文化在东盟的影响力研究(项目编号:13BMZ048)阶段性成果
天琴艺术是根植于壮族布傣族群乡土社会的民俗艺术,其生成和发展与该族群的民俗生活存在内质关联,在传播全球化时代逐渐突破区域局限,实现了跨国传播。民俗艺术跨国传播对国家形象的塑造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与价值。
关键词:壮族布傣族群 天琴艺术 区域传承 跨国传播 
广西左江花山岩画发展民俗旅游探析被引量:2
《民族艺林》2016年第3期71-79,共9页黄新宇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西部和边疆地区项目"壮傣文化跨国传播研究--以广西西南部布傣族群与东南亚傣族文化传播为例"(项目编号:12XJC860001);广西左江花山岩画研究院经费资助项目(项目编号:2014HSYBO2)阶段性成果
广西左江流域花山岩画是壮族文化的杰出瑰宝,其民俗旅游前景较为乐观。文章针对当前民俗旅游的开发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综合分析,并提出开发、发展模式的探讨和思索。花山岩画的成功申遗,其民俗旅游如何借鉴他者成功经验,借助有利...
关键词:左江花山 岩画 民俗旅游 
左江花山岩画:壮族先民生命意识与力量的文化表征被引量:2
《中华文化论坛》2016年第2期92-97,共6页黄新宇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西部和边疆地区项目专项课题(项目编号:12XJC860001);广西左江花山岩画研究院经费资助项目(项目编号:2014HSYBO2)系列论文之一
"广西左江流域花山岩画是春秋至汉代壮族先民将群落、族群对世界、对人自身的生命意识以及力量的一种认知,并将其朴素的文化表征再现于崖壁上。从现存岩画来分析其创作动机,以及从岩画画面内容、形态、手法及形式的表现来看,乃是壮族先...
关键词:花山岩画 壮族先民 生命意识 
中越边境布傣族群天琴文化传播研究被引量:2
《中华文化论坛》2015年第8期154-159,共6页黄新宇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西部和边疆地区项目"壮傣文化跨国传播研究--以广西西南部布傣族群与东南亚傣族文化传播为例"专项课题(项目编号:12XJC860001);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提升中国文化在东盟的影响力研究"专项课题(项目编号:13BMZ048)系列论文
中越边境壮族支系广西龙州布傣族群天琴文化内涵丰富,在历经漫长曲折的历史以及突破山村狭小空间的过程中,从远古时代延绵到现当代,从乡村社会传播到大小都市,从中国展演到世界,无不展现其富有生命活力的文化魅力。探究其生成根源及发...
关键词:布傣族群 天琴文化 天琴 传播 
浅论壮族“啵咧”与汉族“筚篥”的渊源关系被引量:3
《文化与传播》2015年第6期65-68,共4页雷日朗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西部和边疆地区项目"壮傣文化跨国传播研究--以广西西南部布傣族群与东南亚傣族文化传播为例"(12XJC860001)
壮族支系布傣族群的特色乐器啵咧,是一种音色优美的木制吹管乐器。关于它的起源地,有人认为源于本地,有人认为源于越南;关于器具起源,或认为源于唢呐,或认为源于筚篥。研究发现,啵咧与筚篥,名称上存在对译关系,时间上继起关系明确,空间...
关键词:布傣 啵咧 筚篥 源流 
中越边境布傣族群天琴文化传播研究被引量:3
《民族艺林》2015年第4期46-52,共7页黄新宇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西部和边疆地区项目"壮傣文化跨国传播研究--以广西西南部布傣族群与东南亚傣族文化传播为例"专项课题(编号:12XJC860001);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提升中国文化在东盟的影响力研究"专项课题(编号13BMZ048)研究成果
中越边境壮族支系广西龙州布傣族群天琴文化内涵丰富,在历经漫长曲折的历史以及突破山村狭小空间的过程中,从远古时代延绵到现当代,从乡村社会传播到大小都市,从中国展演到世界,无不展现其富有生命活力的文化魅力。探究其生成根源及发...
关键词:布傣族群 天琴文化 传播 启示 
网络环境下政府对花山岩画传播优化策略初探
《柳州师专学报》2015年第5期65-67,55,共4页王敏利 黄新宇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西部和边疆地区项目专项课题(12XJC860001);广西左江花山岩画研究院经费资助项目(2014HSYBO2)系列论文
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成为2016年中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唯一项目,使针对左江岩画的保护、传承等研究开始热起来。然而花山岩画在网络传播中表现并不突出。针对花山岩画网络传播存在的问题,提出若干优化策略。
关键词:花山岩画 网络传播 策略 优化 
左江花山岩画:壮傣先民的主体性对象化探析被引量:1
《社科纵横》2015年第9期135-139,共5页黄新宇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西部和边疆地区项目专项课题(编号:12XJC860001);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专项课题(编号:13BMZ048);广西左江花山岩画研究院经费资助项目(编号:2014HSYBO2)系列论文
壮傣族群先民在广西左江流域的高山峻岭上以及激流险滩边作画,乃是其在千百年的劳作中对周围世界的认知与理解的一种对象化创作,先民将世界主体的人影像描绘到崖壁上,进行朝拜和祭祀,祈求其永生,并赋予影像以人格化、神格化,使其人神相...
关键词:花山岩画 壮傣族群 生命意识 对象化 
左江花山岩画:壮傣先民祭祀仪式场景的再现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4年第5期57-60,共4页黄新宇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西部和边疆地区项目"壮傣文化跨国传播研究--以广西西南部布傣族群与东南亚傣族文化传播为例"专项课题(编号:12XJC860001);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提升中国文化在东盟的影响力研究"专项课题(编号13BMZ048)系列论文
中国西南边陲广西左江流域的宁明花山岩画为壮傣先民创造的文化艺术结晶,其图像独特,为壮傣先民祭祀仪式场景的再现。壮傣先民通过舞蹈等祭祀仪式,表达对神灵、自然的崇拜和敬畏,同时进行酬神、娱神及娱人活动。探究壮傣先民的文化意识...
关键词:花山岩画 壮傣族群 祭祀 仪式 
1985年以来花山岩画研究回顾与展望——社会科学视角被引量:3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4年第5期61-65,共5页黄尚茂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项目编号:13BMZ048);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西部和边疆地区项目(项目编号:12XJC860001)阶段性成果
花山岩画是壮族先民杰出的文化创造。1985年多学科、大规模考察花山岩画以后学术界关于花山岩画研究的成果呈现出新的风貌。通过对近30年来花山岩画研究情况进行概述性回顾,认为人们对花山岩画的研究有高峰期,也有低谷期。而研究的冷热...
关键词:花山岩画研究 社会科学视角 回顾 展望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