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O3BG090)

作品数:6被引量:23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黄鸣奋更多>>
相关机构:厦门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三明学院学报》《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更多>>
相关主题:艺术创造间性艺术创新信息科技数据库更多>>
相关领域:艺术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文学语言文字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6
视图:
排序:
反常合道:数码艺术与古典美学被引量:1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2期95-99,共5页黄鸣奋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规划)项目"因特网与艺术发展"(O3BG090)
因为反映了普遍性艺术规律的缘故,我国古典文论中的某些范畴与命题至今仍具生命力,“反常合道”就是其中之一。如今,它可以用来阐释数码艺术(特别是软件艺术)的创作技巧。反常合道成功的关键是运用艺术想像,使作品做到既超出常规,又还...
关键词:数码艺术 古典文论 软件 创造性 
呈现人机共生的理念:电子人艺术
《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4期574-578,共5页黄鸣奋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规划)项目"因特网与艺术发展"(O3BG090)
电子人不仅是20世纪60年代出现的一种观念,而且已经是现实存在。电子人艺术是当代信息科技与艺术想象彼此结合的产物。它模仿电子人的造型,通过特殊装置增强身体的功能,甚至试图与机器融而为一。它引导人们对机器、技术、身体等问题进...
关键词:电子人 人机共生 艺术创造 
万维网:从工具到新媒体艺术
《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1期90-94,共5页黄鸣奋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规划)项目"因特网与艺术发展"(O3BG090)
万维网是网络媒体最受欢迎的工具之一,万维网艺术则是新媒体艺术中最有特色的一种类型。 万维网从工具到艺术的转化通过以下“反常合道”的做法而实现:一是对网站所提供的正常服务加以变 形;二是设计别出心裁的浏览器。
关键词:万维网 艺术创造 网站艺术 浏览器艺术 
虚拟主体:间性、艺术与哲学被引量:15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3期52-56,共5页黄鸣奋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规划)项目"因特网与艺术发展"(O3BG090)
网络媒体的应用既创造了以虚拟性为特征的赛伯世界,而且促进了主体的虚拟化。虚拟主体是隐身交往的承担者,也是新型艺术的创造者。与之相适应的虚拟主体艺术以围绕身体、身份和自我的在线嬉戏为特征。虚拟主体之间的关系随着网络地位的...
关键词:虚拟主体 虚拟主体艺术 虚拟主体间性 
数据库艺术:信息科技与叙事实验被引量:7
《三明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9-13,共5页黄鸣奋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规划)项目(O3BG090)
信息科技在艺术(包括作为语言艺术的文学)领域的应用,导致了数据库艺术的诞生。文章分析了数据库与艺术相结合的形式,阐述了数据加工与艺术创造的关系,认为数据库艺术代表了艺术作品的新生命、艺术结构的新观念与艺术叙事的新秩序。
关键词:数据库 叙事 艺术创新 语言艺术 信息科技 实验 艺术创造 数据加工 艺术作品 
在线艺术对网络的反思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6期74-77,共4页黄鸣奋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艺术规划 )项目"互联网与艺术发展" (O3BG0 90 )
互联网之大、所贮存的信息之丰富、发展速度之快、起作用的范围之广 ,都很难用常规思维来把握。正因为如此 ,网络艺术家那些以网络本身为对象、充满想象力与批判精神的作品具有重要价值。它们有助于打破对于互联网的刻板印象 ,全面看待...
关键词:网络艺术 反思 网络媒体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