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07SJD750011)

作品数:7被引量:9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黄德志孙建巧陶丽华周倩倩更多>>
相关机构:徐州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语文学刊(基础教育版)》《电影文学》《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荆楚理工学院学报》更多>>
相关主题:妇女生活系列小说女性生存困境女性《洗澡》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7
视图:
排序:
围城内外的困顿——《围城》、《洗澡》中的女性形象比较分析被引量:3
《宜宾学院学报》2010年第9期42-44,共3页周倩倩 黄德志 
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7WXC013);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7SJD750011);徐州师范大学国家社科基金预研究项目(09xwy01)
《围城》和《洗澡》塑造了一群女知识分子形象,在"围城"的进与出之中,她们表现各异:有的一心依附于婚姻,有的有独立的女性意识。女人之于婚姻,是一种完全的依附还是独立平等,在这两部著作中各有各的体现。
关键词:《围城》 《洗澡》 女性形象 
论京派作家的古典主义情结——以废名、沈从文、汪曾祺为例被引量:1
《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2010年第6期93-95,共3页陈龙霖 黄德志 
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编号:07WXC013);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编号:07SJD750011);徐州师范大学国家社科基金预研究项目(编号:09XWY01)的研究成果
无论是理论主张还是创作实践,京派作家都体现出鲜明的古典主义倾向:赞美自然人性,提倡理性节制,崇尚古典文学,追求古典主义的美学风格。京派作家对古典主义的钟情,既是经过"五四"洗礼的一批学者型作家对传统文学的复归,也是他们借鉴西...
关键词:京派 古典主义 沈从文 废名 汪曾祺 
无法遁逃的女性生存困境——析苏童“妇女生活”系列小说被引量:4
《电影文学》2010年第10期116-117,共2页陶丽华 黄德志 
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07WXC013);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07SJD750011);徐州师范大学国家社科基金预研究项目(项目编号:09xwy0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本文以苏童"妇女生活"系列小说为例证,运用叙事学文本解读的方法,从征兆与符号、性别的焦虑与癫狂、人性结构的瓦解三个方面探讨苏童小说中女性生存困境的"预设"、生存困境在小说中的具体体现以及女性生存困境的无法遁逃。
关键词:苏童 女性 生存困境 
《谢医师的疯症》与《白金的女体塑像》之比较
《荆楚理工学院学报》2010年第1期30-32,共3页孙建巧 黄德志 
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项目号:07WXC013);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项目号:07SJD750011);徐州师范大学国家社科基金预研究项目(项目号:09xwy0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穆时英的《谢医师的疯症》和《白金的女体塑像》从表面上看似重复连贯,但细细品味之后我们可以从小说结构、主旨和意象上看出它们之间的异同来,从而我们可以领略到穆时英的非凡创造力。
关键词:《谢医师的疯症》 《白金的女体塑像》 比较 
一曲纯真恋情的颂歌——施蛰存短篇小说《上元灯》解析被引量:1
《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2010年第2期88-89,共2页黄德志 
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项目号:07WXC013);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项目号:07SJD750011);徐州师范大学国家社科基金预研究项目(项目号:09xwy0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上元灯》以日记体的形式,用上元灯节前后三天的日记抒写了一对少年男女天真无邪的朦胧爱情,唱出了一曲纯真恋情的颂歌。表面看来,这是忆旧之作,实际上,这正是作者都市理想幻灭之后为逃避现实都市生活而建构的理想的精神家园。小说中...
关键词:施蛰存 《上元灯》 精神家园 
《交流》的异质
《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第6期74-76,共3页孙建巧 黄德志 
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7WXC013);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7SJD750011);徐州师范大学国家社科基金预研究项目(09XWY01)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穆时英早期作品《交流》的新近发现使我们得以进一步对其进行研究。我们发现《交流》中透露出了鸳鸯蝴蝶派的气息、"爱的哲学"和嗜血性,小说人物类似于命运之神,这些展现出与其后期作品的异质。
关键词:穆时英 交流 异质 
《沉香屑第二炉香》的深意
《语文学刊(基础教育版)》2009年第12期56-57,共2页孙建巧 黄德志 
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7WXC013);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7SJD750011);徐州师范大学国家社科基金预研究项目(09xwy0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张爱玲初期的成名作《沉香屑第二炉香》是根据听到的秘闻而进行创作的,但这部创作于不期然中吻合了“五四”的实质,并对其中的蜜秋儿太太的男权象征和这个悲剧的几大源头进行了剖析,从而使得这不只是一个秘闻,而被赋予了深意。
关键词:张爱玲 《沉香屑第二炉香》 深意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