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3YJC760055)

作品数:4被引量:1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梁勇袁伊玲吴正彪陈开颖更多>>
相关机构:安顺学院三峡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民族艺术研究》《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三峡论坛》更多>>
相关主题:个案歌师史诗音乐形态共时更多>>
相关领域:艺术历史地理文学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4
视图:
排序:
麻山“亚鲁”器乐文化探析——以芦笙为例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7年第2期14-16,共3页梁勇 袁伊玲 
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项目"史诗<亚鲁王>音乐研究"(立项号:13YJC760055)阶段性;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史诗<亚鲁王>的搜集整理研究"(立项号:13BZW172)阶段性研究成果
芦笙是中国南方少数民族的乐器,史料记载苗族是最早使用芦笙乐器之一。结合芦笙考古史料,以贵州省麻山苗族地区"亚鲁"族裔芦笙为考查对象,论述它在"亚鲁"族裔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它作为苗族的一种复合文化乐器,在当今社会发展及其...
关键词:麻山地区 苗族 “亚鲁”芦笙 复合文化 
《亚鲁王》演唱传统探微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4年第2期36-38,共3页梁勇 袁伊玲 
2013年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项目"史诗<亚鲁王>音乐研究"(立项号:13YJC760055)阶段性成果;2013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史诗<亚鲁王>的搜集整理研究"(立项号:13BZW172)阶段性成果;贵州省基础教育科学研究;教育教学实验课题"民族地区基层学校与民间音乐传承研究--以紫云自治县为例(编号:2012B303)"阶段性研究成果;安顺学院人文社科青年项目(编号:2012AQ10)课题成果
《亚鲁王》是苗族长篇叙事史诗,于2011年6月被列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可从"何处唱"、"唱什么"、"如何唱"和"为何唱"四个方面对《亚鲁王》的演唱传统进行初步分析,了解其最基本的问题。
关键词:《亚鲁王》 何处唱 唱什么 如何唱 为何唱 
“亚鲁”山歌的传统转化
《三峡论坛》2014年第2期144-147,共4页梁勇 杨正江 
2013年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项目"史诗<亚鲁王>音乐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3YJC760055);2013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史诗<亚鲁王>的搜集整理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3BZW172);2012年安顺学院青年项目"史诗<亚鲁王>演唱艺人研究"(项目编号:2012AQ10)
民歌作为一个民族或一个区域中独具特色的音乐文化体裁之一,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其传统建构模式逐渐被新的建构模式所替换。"亚鲁"山歌作为地域性民歌,正是在此背景下完成了新的建构模式:演唱意愿他控性、演唱礼俗选择...
关键词:“亚鲁”山歌 历时传统 共时变迁 “三性” 
歌师与史诗——以史诗《亚鲁王》为个案被引量:1
《民族艺术研究》2013年第6期56-63,共8页梁勇 吴正彪 陈开颖 
2013年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项目:史诗<亚鲁王>音乐研究(立项号:13YJC760055)阶段性成果;2013年立项的国家社科规划基金项目"史诗<亚鲁王>的搜集整理研究"(立项号:13BZW172)阶段性成果;2012年贵州省基础教育课题:民族地区基层学校与民间音乐传承研究--以紫云自治县为例(立项号:2012B303)阶段性成果
歌师是史诗传承的重要载体,对于传统社会中的无文字民族而言,没有歌师就没有史诗的存在。但是,对于同一个题材的史诗,每个歌师又因其阅历的不同,他们之间所唱出来的文本和音乐唱腔都会形成不同的艺术个性。为此,本文根据已经申报成功的...
关键词:歌师 史诗《亚鲁王》 音乐形态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