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0YJC820050)

作品数:5被引量:50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贾学胜孙春雨更多>>
相关机构:暨南大学北京市人民检察院更多>>
相关期刊:《刑事法评论》《理论探索》《现代法学》《法学杂志》更多>>
相关主题:非犯罪化刑事政策司法本来事后不可罚行为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5
视图:
排序:
不能犯的立场选择与证成——客观危险说之提倡被引量:1
《刑事法评论》2014年第2期216-235,共20页贾学胜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2010年度青年基金项目“司法上的非犯罪化研究”(10YJC820050)的研究成果之一
一、我国的不能犯理论之现状不能犯,又称为不能未遂、不能犯未遂、不能未遂犯,是指尽管行为人主观上有犯罪意思,但其行为客观上不具有侵犯法益危险的情形。我国刑法中并没有直接规定不能犯,不能犯是教义刑法学自未遂犯概念中研析出的犯...
司法上的非犯罪化及其中国实践
《云南社会科学》2013年第6期124-127,137,共5页贾学胜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2010年度青年基金项目"司法上的非犯罪化研究"(项目号:10YJC820050)的阶段性成果
司法上的非犯罪化是指在刑法关于具体犯罪的罪刑规范没有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司法机关通过刑法适用活动,不将该行为以犯罪论处的措施。作为一项刑事司法政策,司法上的非犯罪化对刑法的解释和适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我国,司法上的非犯...
关键词:刑事政策 司法上的非犯罪化 追诉 审判 
司法上的非犯罪化的基本问题被引量:1
《法学杂志》2013年第11期118-125,共8页贾学胜 孙春雨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2010年度青年基金项目“司法上的非犯罪化研究”(10YJC820050)的研究成果之一
作为一项刑事司法政策,司法上的非犯罪化对刑事法制度的解释和适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司法上的非犯罪化可分为追诉上的非犯罪化和审判上的非犯罪化,我国《刑法》和《刑事诉讼法》中的相关规定是实行司法上的非犯罪化的法律根据。司法...
关键词:司法 非犯罪化 刑事政策 
非犯罪化刑事政策适用探讨被引量:2
《理论探索》2013年第2期122-125,共4页贾学胜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司法上的非犯罪化研究(10YJC820050)";负责人贾学胜
在倡导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背景下,非犯罪化刑事政策逐渐成为一项指导我国立法和司法实践的重要刑事政策。非犯罪化刑事政策主要适用于法益不明的犯罪和恶性轻微的犯罪。非犯罪化刑事政策的适用途径包括全部非犯罪化和部分非犯罪化、立...
关键词:非犯罪化刑事政策 适用范围 适用途径 适用效果 
事后不可罚行为研究被引量:46
《现代法学》2011年第5期77-84,共8页贾学胜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2010年度青年基金项目"司法上的非犯罪化研究"(10YJC820050)
事后不可罚行为是指在状态犯的场合,为了确保、利用或处分本罪行为所获不法利益而针对同一法益(即本罪法益)实施的,尽管形式上符合相关犯罪的构成要件,但因未超过原法益侵犯范围和程度而不可罚的行为。法益侵犯说基础上的构成要件解决...
关键词:事后不可罚行为 法益侵犯 本来一罪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