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08JA710003)

作品数:6被引量:47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赵成王淑芳更多>>
相关机构:渤海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思想理论教育》《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马克思主义与现实》更多>>
相关主题:生态文明建设马克思主义环境管理体制生态思想法律保障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哲学宗教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6
视图:
排序:
论我国环境管理体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完善被引量:23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2期38-43,共6页赵成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项目编号:08JA710003)
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需要环境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创新。针对现行环境管理体制中存在的不适应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主要问题,如环境管理部门的权威性缺失,环境执法和管理的独立性弱,以及环境管理绩效评价的淡化和现行财税制度、环境补偿机制...
关键词:生态文明建设 环境管理体制 问题与完善 
论生态文明建设的法律保障及其构建被引量:8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1期27-31,93,共6页赵成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一般项目<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与生态文明建设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08JA710003)
建设生态文明需要法律法规的有力保障,特别是构建符合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法律体系。尽管我国在短短的30余年内已基本形成了比较完备的多层次、多领域的法律法规体系,但从各项法律法规的立法理念、目标和内容、相互关系以及实施情况来看...
关键词:生态文明建设 法律保障 构建 
论马克思恩格斯在环境问题上对资本主义的制度批判及其当代意义——兼评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峰会被引量:2
《思想理论教育》2010年第21期15-21,共7页赵成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与生态文明建设研究"(项目批准号:08JA71000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马克思、恩格斯以大量的事实不仅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以及对人的身心摧残,分析了资本主义制度下对科学技术的滥用,而且论证了资本主义制度是产生生态环境问题的最终根源,提出了克服资本主义制度的正确途径——实现共产...
关键词:马克思 恩格斯 环境问题 哥本哈根会议 制度批判 
构建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的理论基础及途径被引量:2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2期83-87,共5页赵成 
2008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与生态文明建设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08JA710003)
构建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是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生态文明建设和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的理论要求。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深入探讨生态文明的内涵、本质、价值指向、实践基础等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的理论基础,积极吸...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 生态文明观 理论内涵 
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和精神生产力理论与国际文化新秩序构建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5期76-80,共5页王淑芳 
教育部2008年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与生态文明建设"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08JA710003);辽宁省教育厅2009年度一般项目"坚持和发展马克思的精神生产力理论;提升辽宁文化软实力"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09A040)
人类文明的演进是物质生产力和精神生产力的有机统一,是文化与自然的矛盾的有机统一。在文化全球化时代,世界各种文明的互动交融和冲突排斥日益突出,由于文化价值观对人们的行为取向有重要影响,导致现实世界的价值主体多元化与生态要求...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理论 文化全球化 国际文化新秩序 
马克思的生态思想及其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被引量:12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9年第2期188-190,共3页赵成 
2008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与生态文明建设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08JA710003
本文系统阐述了马克思生态思想的实践唯物主义基础、社会批判基础及其价值指向,认为马克思的生态思想建立在对人和自然本质的科学理解以及在生产实践基础上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辩证揭示的基础上,由此产生了马克思的人化自然观思想;而马克...
关键词:马克思 生态思想 生态文明建设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