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236058)

作品数:3被引量:22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刘瑞源胡泽骏杜爱民徐文耀周志坚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极地研究中心中国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地球物理学报》《极地研究》更多>>
相关主题:电偶极子电磁辐射地震前ULFM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3
视图:
排序:
2004年2月11日Cluster卫星和CUTLASS雷达同时观测的磁通量传输事件被引量:6
《地球物理学报》2008年第1期1-9,共9页张清和 刘瑞源 黄际英 M. W. Dunlop 胡红桥 胡泽骏 Y. V. Bogdanova M. Lester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390154,40236058,40574075)资助
本文分析了2004年2月11日11:00-11:40UT期间Cluster卫星簇的磁通门磁力计(FGM)、等离子体电子及电流试验仪(PEACE)和CUTLASS芬兰雷达对多个磁通量传输事件(FTEs)的同时观测.在此期间,Cluster卫星簇位于北半球外极隙区附近,并于1...
关键词:磁重联 FTEs 极向运动雷达极光结构 Cooling模型 
午后多重极光弧观测研究被引量:1
《极地研究》2005年第4期255-263,共9页温艳波 杨惠根 韩德胜 T.Araki 艾勇 刘瑞源 刘勇华 胡泽骏 陈卓天 邓忠新 刘嵘 王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地球极隙区的电离层踪迹及其动力学过程研究"(40236058);重大项目"地球空间暴多时空尺度物理过程"(40390150);面上项目"午后极光的形态和发生机制研究"(40174047);青年项目"高纬极光现象的南北极对比研究"(40104009);科技部科技基础性工作和社会公益研究专项"东南极海洋与空间环境监测研究"(2003DEB5J057-01);国家海洋局青年海洋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我国北极站极光特性的观测研究"(2004202)项目资助
本文利用2001—2003年南极中山站175天全天空摄像机观测,对午后多重极光弧的出现率及其与Kp指数的关系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午后多重极光弧出现率呈一单峰分布,最大发生率出现在1445UT(1645MLT),其位置在1500MLT极光热点(1300—1700M...
关键词:午后极光 多重极光弧 KP指数 中山站 
新疆和田M_L7.1地震前ULF电磁辐射的激发机理被引量:15
《地球物理学报》2004年第5期832-837,共6页杜爱民 周志坚 徐文耀 杨少峰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 ( 4 0 3 0 40 1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 4 0 2 3 60 5 8)
1996年 11月 19日新疆和田地区发生了ML=7.1地震 .在这次地震发生前 ,观测到了地震的超低频(ULF)电磁辐射前兆 .电磁辐射前兆的特点是电位漂移、极化椭圆主轴的垂直方向指向震中和大幅度的电磁辐射 .本文根据电磁辐射特征建立了地震电...
关键词:电磁辐射 ULF地磁前兆 激发机制 电偶极子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