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S10101)

作品数:3被引量:20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殷企平陈艳华更多>>
相关机构:浙江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外国文学研究》更多>>
相关主题:一面镜子《亚当·比德》小说乔治·爱略特社会伦理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3
视图:
排序:
过去是一面镜子:《亚当·比德》中的社会伦理问题被引量:10
《外国文学研究》2007年第1期79-88,共10页殷企平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英国小说与工业化进程中社会价值观的变迁"【项目批准号:01BWW010】的阶段性成果
评论家们不是把《亚当.比德》简单地视为田园生活方式的挽歌,就是把它看作为新兴统治阶级服务的一项霸权课题。然而,如果我们从社会伦理的角度来细读《亚当.比德》的文本,就不难发现乔治.爱略特恰恰奏出了霸权主旋律的反调,奏出了一组...
关键词:乔治·爱略特 小说 《亚当·比德》 社会伦理 
《谢莉》:“进步”话语的解构和“通天塔”意象的建构
《外国文学研究》2006年第2期78-86,共9页殷企平 陈艳华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英国小说与工业化进程中社会价值观的变迁"(项目编号:S10101)的阶段性成果。
对《谢莉》的批评大致可以分成两大类:一是从艺术角度;二是从意识形态角度。然而,如果我们从对“进步”话语的解构这一角度切入,就会发现《谢莉》是一部十分优秀的小说。小说中“巴比伦通天塔”及其相关意象强烈地暗示了夏洛蒂·勃朗特...
关键词:《谢莉》 建构模式 “进步”话语 “通天塔”意象 意识形态 夏洛蒂·勃朗特 
《小杜丽》中的“进步”瘟疫被引量:10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4期167-174,共8页殷企平 
国家社会科学规划基金资助项目(S10101)
《小杜丽》的结构并非像先前有些人所说的那样松散拖沓,而是精编细织的艺术佳品。小说紧凑的深层结构对其“凌乱”的表层结构形成了一种有力的反衬。书中最具黏合力的是莫多尔先生所代表的“进步”潮流———是他刮起的股市风波把书中...
关键词:《小杜丽》 结构 “进步” 瘟疫 可知社群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