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L12DZW011)

作品数:10被引量:5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王吉鹏陈晨李春林迟蕊宋凡更多>>
相关机构:辽宁师范大学辽宁社会科学院沈阳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渭南师范学院学报》《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文化学刊》《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更多>>
相关主题:鲁迅杂文人学索洛超拔俄罗斯白银时代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周氏兄弟何以关注儿童
《党政干部学刊》2015年第8期71-75,共5页迟蕊 刘丹 
2012年度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视阈下中国经典文学交互式研究平台探究"(项目编号:L12DZW011)研究成果之一
本文有别于通常所进行的文本内部的比较方法,而旨在通过考察鲁迅与周作人的儿童观的发生,来探讨二者儿童观的基本差异及其思想根源。本文认为,"儿童"在周氏兄弟眼中形成了迥异的观照:一个是亟待解放和拯救的"受害者";一个则是需要懂得...
关键词:鲁迅 周作人 儿童观 受害者 小野蛮 
近年来鲁迅国民性思想讨论再认识被引量:1
《党政干部学刊》2015年第1期77-80,共4页迟蕊 
2012年度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视阈下中国经典文学交互式研究平台探究"(项目编号:L12DZW011)研究成果之一
本文对近年来鲁迅国民性思想讨论进行反思,通过深入的考察和辨析,认为"国民性"虚构与否是隐含在大量讨论中最尖锐的问题,亟待加强研究;刘禾的质疑虽然偏颇,但在推动鲁迅国民性研究方面具有重要价值,应予肯定和重视;今后可从"国民性"概...
关键词:鲁迅 国民性 讨论 
余裕与真实:鲁迅杂文人学的精神境域
《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年第1期5-7,44,共4页王吉鹏 陈晨 
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视阈下中国经典文学交互式研究平台探究"(项目编号:L12DZW011)
鲁迅作为一个伟大的精神界战士,以杂文作为匕首与敌人进行战斗。但是他的杂文不全是表现血腥与残酷的斗争史,还传达出他的一种从容、淡定、通脱的人生态度和精神境域。鲁迅在杂文中指出在生活中要保有余裕之心;提出在文学创作上要坚持...
关键词:鲁迅杂文 人学 余裕与真实 精神境域 
选择与坚守:鲁迅杂文人学的精神解读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年第1期14-17,共4页王吉鹏 陈晨 
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视阈下中国经典文学交互式研究平台探究"(项目编号:L12DZW011)
鲁迅是一位伟大的人道主义者,时刻保持着知识分子固有的社会批判精神。他用杂文之笔痛心疾首地指出当时社会的丑恶现象并加以深刻地批判。他在杂文中批判某些文人帮闲与帮忙的阴险卑劣,揭露某些文人以隐士等各种头衔作为"饭"招牌的真相...
关键词:鲁迅杂文 人学 选择与坚守 精神解读 
战友寻觅:鲁迅杂文人学的生命期许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年第1期32-34,共3页王吉鹏 陈晨 
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视阈下中国经典文学交互式研究平台探究"(项目编号:L12DZW011)阶段性研究成果
鲁迅作为伟大的精神界战士,他挖掘出国民劣根性,以引起疗救的注意,来实现其"立人"的人学理想。鲁迅在杂文里书写了他人生中的不同阶段分别期许具有"摩罗"性格的精神界战士,找寻具有"破坏"精神的"生力军"和呼吁"造出"大群新的战士与其共...
关键词:鲁迅杂文 人学 战友寻觅 生命期许 
女性解放:鲁迅杂文人学的精神呼唤
《武警学院学报》2013年第9期45-47,共3页王吉鹏 陈晨 
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L12DZW011)
鲁迅作为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生执著探索"立人"的道路。在主张"立人"和"解放人性"的呐喊中,把自己的同情关爱与道义责任倾注在社会底层被压迫的妇女身上,关注她们的苦难命运。鲁迅在杂文中激烈地批判封建礼教强加在女性身上的道德规范的...
关键词:鲁迅杂文 人学 女性解放 精神呼唤 
觉醒与挣脱:鲁迅小说女性形象的心理内涵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第7期102-105,共4页王吉鹏 宋凡 
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L12DZW011)
通过对鲁迅小说女性形象的觉醒与挣脱的心理内涵研究,能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妇女解放与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以及女性意识发展道路的艰难。《伤逝》中的子君在新文化的熏陶下女性的主体意识觉醒,进而挣脱家庭的压迫和世俗文化的偏见,大胆...
关键词:鲁迅小说 女性形象 觉醒 挣脱 心理内涵 
青春与希望:鲁迅杂文人学的精神关怀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年第2期21-24,共4页王吉鹏 陈晨 
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视阈下中国经典文学交互式研究平台探究"(项目编号:L12DZW011)
鲁迅作为一位伟大的精神界战士,如一盏照亮黑夜的明灯,指引人们走向光明的未来。鲁迅将未来的希望寄托在青年人身上,把对青年人的生命关爱与精神关怀表露在他的杂文里。他站在人道主义的立场上关爱青年生命,为青年人提供"韧"性战斗的精...
关键词:鲁迅杂文 人学 青春与希望 精神关怀 
两位超拔的“死的赞美者”——鲁迅与索洛古勃比较研究之二被引量:3
《文化学刊》2013年第3期94-105,共12页李春林 
2012年度辽宁省社科基金项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视阈下中国经典文学交互式研究平台探究>(项目编号:L12DZW011)阶段性研究成果
鲁迅盛赞索洛古勃是"死的赞美者"。鲁迅本人亦如此。两人都乐观地直面死亡,都能从形而上的本体论层面对死亡进行表现和思考;都认为死亡是对恶的抗争与终结;都将"死"视为追求自由和创造新天地的工具,视为"爱"的等价物;均通过死亡仪式的描...
关键词:鲁迅 索洛古勃 死亡 形而上 形而下 
鲁迅论索洛古勃——鲁迅与索洛古勃比较研究之一被引量:3
《文化学刊》2013年第2期41-48,共8页李春林 
2012年度辽宁省社科基金项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视阈下中国经典文学交互式研究平台探究"(项目编号:L12DZW011)阶段性成果
索洛古勃是俄罗斯白银时代最为著名的代表性作家之一,在五四后的中国亦较有影响。鲁迅早在日本留学时期即与其有过接触,他与周作人合译的《域外小说集》收有索洛古勃的作品。以后鲁迅仍对索洛古勃多有关注和评论,直至其生命的晚年。鲁...
关键词:鲁迅 索洛古勃 俄罗斯白银时代 比较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