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983402)

作品数:13被引量:233H指数:8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马宗晋张进任文军雷永良任金卫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地震局北京大学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装备指挥技术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大地构造与成矿学》《地学前缘》《地质学报》更多>>
相关主题:青藏高原前陆盆地逆冲构造构造带晚侏罗世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历史地理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滑塌堆积在逆冲构造中的作用——以宁夏牛首山中奥陶统米钵山组为例被引量:7
《地学前缘》2007年第4期85-95,共11页张进 马宗晋 任文军 雷永良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4983402)
宁夏中南部发育的中奥陶统米钵山组中普遍发育着滑塌堆积。综合米钵山组内滑塌堆积的沉积及后期的变形特征,我们认为滑塌堆积在逆冲变形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逆冲构造中滑脱层的发育往往和岩性有关,滑塌堆积也是一种重要而潜在的滑脱层,...
关键词:牛首山 米钵山组 滑塌堆积 逆冲断层 滑脱层 
宁夏中南部中新世构造活动的地质证据及其意义被引量:14
《地质学报》2006年第11期1650-1659,I0004,共11页张进 马宗晋 肖文霞 任文军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编号4983402)资助的部分成果
通过区域性新生界的对比及不整合面分布的研究,发现宁夏地区中新世曾发生过两次构造运动,一次发生于早中新世,另一次发生于中中新世晚期,但以后者明显,分布也最广。其中前者集中在六盘山以西地区,后者分布在查汗布拉格—三关口—青铜峡...
关键词:红柳沟组 干河沟组 青藏高原 查汗布拉格-三关口-青铜峡-固原断裂 中新世 逆冲楔 
全球GPS矢量场的分区描述及规律性分析被引量:8
《地质学报》2006年第8期1089-1100,共12页马宗晋 张进 任金卫 李智 
国家重点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4983402)资助的成果。
以平均选择的GPS站点运动年速率编制了全球板块运动矢量场,从而揭示了以下几点规律:1从北大西洋洋脊东侧起,直至西北太平洋岛弧带,欧亚大板块总体呈现顺时针宽弧形运动;2从北大西洋洋脊西侧直至美洲大陆西边缘,北美大板块呈现反时针宽...
关键词:GPS矢量场 地球双重不对称性 地球低阶大地水准面 赤道不协调带 地幔经纬向流 自转差 质心 
试论宁夏地区始新统寺口子组沉积的构造背景被引量:21
《地质论评》2006年第2期207-214,共8页张进 马宗晋 任文军 
国家重点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4983402)的部分成果。
做为新生代宁夏境内的第一套沉积,始新统寺口子组具有其特殊的意义,但一直没有得到满意的解释。从寺口子组的沉积规模以及较为剧烈的沉积相变化来看,寺口子组的沉积来的很突然。通过沉积相以及构造分析表明寺口子组是走廊南山前陆盆地...
关键词:宁夏 寺口子组 始新统 青藏高原 前陆盆地 
宁夏中南部新生界沉积特征及其与青藏高原演化的关系被引量:38
《地质学报》2005年第6期757-773,共17页张进 马宗晋 任文军 
国家重点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4983402)的部分成果。
通过对宁夏中南部十余条新生界剖面沉积相特征的分析与观察,我们认为该地区新生界的发育与青藏高原的发展有密切的联系,能够反映一个山前挠曲盆地从诞生到解体的全过程,它们是印欧板块持续碰撞的结果。当印欧板块碰撞后一段时间(距今30...
关键词:宁夏 新生界 沉积相 青藏高原 前陆盆地 
再论贺兰山南部北西向构造成因被引量:7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2005年第1期19-25,29,共8页张进 马宗晋 任文军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983402)
 贺兰山南部分布着多个方向的构造,其中最明显地是一系列的北西向构造,目前这些构造的相互关系以及形成机制还没有得到合理地解释,争论很大;野外构造研究表明,贺兰山南部北西向构造的形成与青铜峡固原断裂活动有密切的关系,是该断裂由...
关键词:北山 青藏高原 贺兰山 构造成因 南北向构造 走滑运动 构造活动 南部 固原 青铜 
再论贺兰山地区新生代之前拉张活动的性质被引量:39
《石油学报》2004年第6期8-11,17,共5页张进 马宗晋 任文军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No.498340 2 )资助
贺兰山地区在新生代之前经历了几次区域性的伸展活动 ,表现出显著的“多旋回”构造特点。而导致这些伸展活动的机制并不一样 ,更不是简单的重复。分析结果表明 ,该地区在早古生代不是拗拉槽 ,而更可能是北祁连岛弧靠大陆一侧的弧后盆地 ...
关键词:贺兰山地区 拉张活动 前陆盆地 新生代 裂谷 拗拉槽 碰撞谷 
鄂尔多斯西缘逆冲褶皱带构造特征及其南北差异的形成机制被引量:84
《地质学报》2004年第5期600-611,共12页张进 马宗晋 任文军 
国家重点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编号 4983 40 2 )资助的成果
研究表明鄂尔多斯西缘构造带经历了多次的逆冲推覆作用 ,广义上该构造带是一个大型的双冲构造系统 ,由下古生界和中生界两套变形组成。同时明确了狭义的鄂尔多斯西缘构造带南北两分的构造特征以及南北两部分的形成机制 ,南北两部分具有...
关键词:构造带 构造特征 鄂尔多斯 褶皱带 断坡 逆冲推覆 形成机制 贺兰山 晚三叠世 晚侏罗世 
西藏高原西、中、东的分段性及其意义被引量:20
《地质学报》2004年第2期218-227,共10页张进 马宗晋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4983402)
经过近几十年的研究,人们已经普遍认为青藏高原是由几条近东西向的块体先后拼贴而成,大型的东西向构造是高原内部最明显的构造特征。然而根据最近所获得的有关西藏高原以及附近地区的重力场、地震层析成像、地震活动性、水平位移速度场...
关键词:青藏高原 板块构造 重力场 CT剖面 GPS速度场 
宁夏中南部古生代弧型构造被引量:17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2004年第1期29-37,共9页张进 马宗晋 任文军 雷永良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4983402)项目资助.
宁夏中南部地区在中奥陶世至泥盆纪是作为北祁连造山带北侧的弧后前陆盆地靠大陆一侧而存在的;由于在早古生代晚期该前陆盆地的关闭,该地区下古生界变形,发育明显的逆冲推覆构造,形成一个大型的弧形构造,该弧形构造主要由弧形逆冲断层...
关键词:弧形构造 宁夏中南部 早古生代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