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09GJ-03)

作品数:2被引量:20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段吉方更多>>
相关机构:华南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社会科学家》《文学评论》更多>>
相关主题:后理论时代集体性对象化历史走向文学理论形态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2
视图:
排序:
理论的终结?——“后理论时代”的文学理论形态及其历史走向被引量:13
《文学评论》2011年第5期166-174,共9页段吉方 
2010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批号:10CZW006);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2009年度学科共建项目(批号:09GJ-03)的阶段性成果
"理论之后"并非意味着理论已经走向末路,而是理论在一种新的文化生态中展现出新的价值诉求。对于"理论之后"、"反理论"、"理论的抵抗"等等观念,我们不能笼统地混为一谈,需要深入剖析它们的生成语境与论域。当前,集体性的理论焦虑体现了...
关键词:文学理论形态 后理论时代 历史走向 价值诉求 文化生态 文学阐释 对象化 集体性 
文学研究走向“后理论时代”了吗——“理论之后”问题的反思与批判被引量:8
《社会科学家》2011年第9期35-39,共5页段吉方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47批面上资助项目(编号:20100471321);2010年"江苏省博士后科研资助计划"资助项目(编号:1001059C);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2009年度学科共建项目(批号:09GJ-03);广东省2010年度高等院校学科建设专项资金项目(编号:10WYXM041)阶段性成果
"理论之后"的观念的出场与热议不是"理论"本身的问题,而是当代西方学科互涉中所展现出的理论融通困难与阐释裂隙问题,也就是理论的限度问题,在中国则仍然是一个西方理论的本土接受与本土应用问题。面对"后理论""、反理论""、理论的抵抗...
关键词:理论之后 反理论 阐释裂隙 范式转型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