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841011)

作品数:10被引量:309H指数:6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崔鹏韩用顺苏凤环刘应辉庄建琦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兰州大学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湖南科技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中国科学院院刊》《遥感学报》《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水土保持研究》更多>>
相关主题:汶川地震都汶公路12遥感崩塌滑坡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泥石流滩地农业资源化开发与利用——以蒋家沟为例被引量:11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9年第8期753-758,共6页韩用顺 崔鹏 王道杰 于红波 杨命青 李朝奎 
国家973项目(2008CB425802);中国科学院知识工程重要方向项目(KZCX2-YW-30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841011);湖南省教育厅项目(06C319)资助
泥石流滩地是山区宝贵的土地资源,其农业资源化开发与利用对促进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具有重要意义。以蒋家沟流域为例,在野外调查、遥感解译和实验分析的基础上,阐述了泥石流滩地农业资源化的原则和依据,建立了人畜-土地载...
关键词:泥石流滩地 农业资源化 人畜载荷 蒋家沟 
基于地层岩性的崩塌滑坡敏感性分析——以5·12震后都汶公路沿线为例被引量:5
《水土保持研究》2009年第3期125-130,共6页刘应辉 朱颖彦 苏凤环 王春振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2汶川大地震次生灾害应急考察和减灾对策(40841011)
以都汶公路左右5 km为研究区,引入森林立地类型划分方法,根据研究区的实际情况,把研究区划分为6类立地类型组,其中低海拔阳坡有176.11 km2、低海拔阴坡有156.89 km2、中海拔阳坡有174.76 km2、中海拔阴坡有174.80 km2、高海拔阳坡有41.5...
关键词:立地类型 敏感性 崩塌滑坡 地层岩性 
5.12汶川地震崩塌滑坡分布特征及影响因子评价--以都江堰至汶川公路沿线为例被引量:45
《地质科技情报》2009年第2期16-22,共7页庄建琦 崔鹏 葛永刚 朱颖彦 刘应辉 裴来政 
973项目“汶川地震次生灾害形成机理与风险控制”(2008CB42580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841011);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震后灾区公路走廊次生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研究”(200831822196)
以都江堰至汶川公路沿线为研究对象,利用遥感影像解译和野外调查数据,探讨了都汶公路沿线地震崩塌滑坡分布规律,并利用主成分分析,确定了影响地震崩塌滑坡的关键影响因子。结果表明:①地震崩塌滑坡主要分布在坡度为30-65°的坡体...
关键词:分布规律 都汶公路 主成分分析 地震崩塌滑坡 
5.12汶川地震对岷江上游河道的影响--以都江堰-汶川河段为例被引量:11
《地质科技情报》2009年第2期23-28,共6页葛永刚 庄建琦 
973项目“汶川地震次生灾害形成机理与风险控制”(2008CB42580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841011);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震后灾区公路走廊次生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研究”(200831822196)
5.12汶川地震造成灾区地质灾害广泛发育,土壤侵蚀剧烈,极大地破坏了灾区环境,改变了灾区自然环境演化的进程。通过实地调查与观测,并结合遥感资料数据,分析了岷江上游都江堰-汶川河段地质灾害的发育特征,揭示了崩塌、滑坡、泥石...
关键词:汶川地震 次生地质灾害 岷江上游 河道变化 
基于遥感技术的都汶公路地震次生山地灾害分布规律分析被引量:11
《地质科技情报》2009年第2期29-32,共4页苏凤环 崔鹏 韩用顺 刘应辉 
973项目“汶川地震次生灾害形成机理与风险控制”(2008CB42580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841011);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震后灾区公路走廊次生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研究”(200831822196)
选择汶川县境内的都汶公路(漩口-汶川路段)作为调查研究对象,利用遥感技术提取公路沿线的各类地震次生山地灾害的分布信息,将灾害,苣分布与海拔高度、坡度和坡向等要素进行叠加分析,获得了次生山地灾害的分布规律,其特点为:①...
关键词:地震次生山地灾害 汶川地震 分布规律 遥感 都汶公路 
龙门山地震带5.12汶川地震余震空间分布特征被引量:3
《地质科技情报》2009年第2期1-6,共6页王青 李国蓉 梁斌 杨媛媛 俞音 
973项目"汶川地震次生灾害形成机理与风险控制"(2008CB42580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841011)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至10月12日12时,四川省汶川发生Ms8.0级地震后共记录到余震33308次,Ms≥4.0级余震268次。采用GIS技术,对龙门山地震带上汶川、北川、青川3个县从2008年5月12日~10月12日12时发生的156次Ms≥4.0级余震的空...
关键词:龙门山地震带 5.12汶川地震 Ms≥4.0级余震 空间分布特征 中国四川 
5.12汶川地震对都汶公路(G213)沿线土地破坏及损失评价被引量:3
《地质科技情报》2009年第2期7-11,共5页庄建琦 葛永刚 
973项目“汶川地震次生灾害形成机理与风险控制”(2008CB42580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841011);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震后灾区公路走廊次生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研究”(200831822196)
5.12汶川地震及其次生山地灾害对灾区的土地资源造成了严重破坏,损失巨大。以重灾区都汶公路沿线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实际调查,利用遥感影像解译和土地利用资料,探讨了地震引起的崩塌、滑坡等次生山地灾害对土地利用的破坏方式和特征,...
关键词:5.12汶川地震 土地利用 破坏方式 破坏特征 损失评价 
地震次生山地灾害及其防治对策——以“汶川大地震”次生山地灾害为例被引量:5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2009年第1期42-47,55,共7页陈兴长 陈慧 
973计划项目(2008CB425803);国家自然科学资金项目(40841011)共同资助
对地震次生山地灾害进行了界定。它是指在山区由地震直接引发的或者由于地震作用的影响而引发的灾害性地貌过程。"汶川大地震"引发了大量的次生山地灾害,主要灾害类型以崩塌和滑坡为主,具有灾害类型齐全、破坏严重,带状分布、成片发育,...
关键词:汶川大地震 次生山地灾害 灾害时效效应 地球内外动力耦合作用 
汶川地震山地灾害遥感快速提取及其分布特点分析被引量:77
《遥感学报》2008年第6期956-963,共8页苏凤环 刘洪江 韩用顺 
中国科学院知识工程重要方向项目(编号:KZCX2-YW-30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40841011)
针对泥石流滑坡灾害体特有的物质组成与活动特点,通过比较分析其在不同遥感影像的光谱特征差异,选择ETM+影像作为主要数据源,提取湿度指数与绿度指数,利用ETM+的穗帽变换、影像差值增强、密度分割和掩膜技术建立了泥石流滑坡山地灾害快...
关键词:汶川地震 山地灾害 遥感 快速提取 
汶川地震次生山地灾害及其减灾对策被引量:151
《中国科学院院刊》2008年第4期317-323,共7页崔鹏 韦方强 陈晓清 何思明 游勇 党超 李占鲁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841011);中国科学院抗震救灾应急减灾项目;中国科学院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应急减灾项目的支持。
2008年5月12日的中国四川汶川8.0级地震发生于青藏高原东缘的龙门山断裂带。龙门山断裂带主要由3条北东—南西向的平行断裂构成,主震发生在其中央断裂即映秀—北川断裂,属单向破裂。余震在3条断裂上皆有发生,由南西向北东方向推移。地...
关键词:汶川 地震 滑坡 泥石流 堰塞湖 灾害链 减灾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