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NCET-12-0986)

作品数:8被引量:345H指数:7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陈柏峰更多>>
相关机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中国乡村研究》《法商研究》《法学家》《法制与社会发展》更多>>
相关主题:执法上访学术成果法学界经济学分析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经济管理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8
视图:
排序:
信访机制的异化与基层治理的转型——从武汉山乡个案展开被引量:2
《中国乡村研究》2016年第1期129-161,共33页陈柏峰 
霍英东教育基金基础性研究项目(131088);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项目(2012M521667);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NCET-12-0986)的资助。孙新华、王海娟等人参与了共同调研和讨论
在武汉山乡的征地拆迁个案中,上访人经历了从协商型上访、维权型上访到谋利型上访的尴尬过程,这意味着信访机制的异化。从基层信访治理实践来看,资源媒介型治理模式是信访机制异化的根本原因。在资源总量大幅增加的条件下,基层政府通过...
关键词:资源媒介型治理 协商型上访 维权型上访 谋利型上访 信访治理转型 
偏执型上访及其治理的机制被引量:31
《思想战线》2015年第6期98-105,共8页陈柏峰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项目"基层信访治理机制的法治化研究"(2012M521667);霍英东教育基金基础性研究项目"农民上访治理机制的法治化研究"(131088);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阶段性成果(NCET-12-0986)
偏执型上访是社会转型期特有的现象,可见于多种典型情形,其诉求缺乏合法依据,属于无理的范畴。上访人的心态是偏执的,在信访事项上寄托了很多情感,且上访过程中继续投入情感,进一步强化了偏执心态。偏执型上访很难在法治框架内解决,却...
关键词:偏执型上访 治理责任 机制 
基层社会的弹性执法及其后果被引量:48
《法制与社会发展》2015年第5期154-167,共14页陈柏峰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治理能力视野下的乡镇执法权配置与运行研究"(15AFX008);教育部"社会管理法治建设创新团队"(IRT13102);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NCET-12-0986)
以湖北南山市禁止机动三轮车的交警执法为例,在深度调研的基础上,尝试对一类执法不严现象做出解释。为避免激烈冲突及其带来的社会压力和行政压力,交警往往进行弹性执法:根据情势选择严格执法、折扣执法或一线弃权。执法弹性格局的塑造...
关键词:执法不严 社会压力 弹性执法 依法治国 
领导干部干预司法的制度预防及其挑战被引量:36
《法学》2015年第7期37-45,共9页陈柏峰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NCET-12-0986);湖南大学罗马法系研究中心资助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诸多旨在"防止领导干部干预司法,保障司法权独立公正行使"的制度措施,需在现实语境中讨论其可能的实践效果。领导干部干预司法,目前既有基于人情、关系和金钱的腐败性干预,也...
关键词:干预司法 治理性干预 司法权 
城镇规划区违建执法困境及其解释——国家能力的视角被引量:71
《法学研究》2015年第1期20-38,共19页陈柏峰 
教育部"社会管理法治建设创新团队"(IRT13102);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NCET-12-0986)的研究成果
既有理论框架难以全面解释违建执法的困境。实际上,违建执法的困境反映执法领域国家能力的不足。从执法的结构和过程看,国家能力不足表现在多个层面:执法机构的"孤岛现象"普遍,不同机构之间难以有效合作;一线执法人员的素养欠缺,且其工...
关键词:违建执法 国家能力 社会治理 城镇化 
社科法学及其功用被引量:102
《法商研究》2014年第5期67-73,共7页陈柏峰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资助项目(NCET-12-0986);霍英东教育基金第十三届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基金基础性研究课题资助项目(131088)
在法学的众多研究方法中,能够体现法律人知识和思维独特性的,当属法教义学;而更具有社会亲和力、更能回应社会和公共政策需求的,当属社科法学。社科法学力图运用社会科学的方法分析法律现象、预测法律效果。最近十多年来,社科法学...
关键词:法学界 社科 社会亲和力 学术成果 思维独特性 科学的方法 经济学分析 政策需求 
城管执法冲突的社会情境——以《城管来了》为文本展开被引量:47
《法学家》2013年第6期15-32,174,共18页陈柏峰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基金项日(NCET-12-0986);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12M521667)的研究成果之一
在当下中国,城管的公共形象负面,几乎被等同于暴力执法、扰民、欺压弱势群体、腐败等。然而,从其体制形成来看,城管执法克服了多头执法体制的诸多弊端,大体上符合社会发展需要。从纪实作品《城管来了》来看,城管在食品安全、城市交通、...
关键词:城管 执法冲突 社会情境 《城管来了》 传媒 
群体性涉法闹访及其法治被引量:38
《法制与社会发展》2013年第4期17-28,共12页陈柏峰 
霍英东教育基金基础性研究项目"农民上访治理机制的法治化研究"(131088);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NCET-12-0986);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基层信访治理机制的法治化研究"(2012M521667)
在基层法治实践中,一些过去由法院或特定行政机构依法处理的纠纷,日渐成为群体性涉法闹访的缘由,党政介入的处理结果表现出反法制性。法律系统的低效、对既有规则的不满、维权能力的不足、闹访的较大收益,是当事人诉诸群体性涉法闹访的...
关键词:群体性涉法闹访 社会稳定 法治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