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2YJCZH313)

作品数:3被引量:3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周伟薇杨春时林朝霞更多>>
相关机构:厦门大学集美大学厦门理工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学习与探索》更多>>
相关主题:许地山非基督教运动回应民族主义科学主义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政治法律哲学宗教文学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3
视图:
排序:
1920年代非基督教运动与许地山的回应被引量:2
《学习与探索》2017年第6期167-172,共6页周伟薇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青年基金项目"中国现代作家对基督教的接受研究"(12YJCZH313)
20世纪20年代,中国爆发了声势浩大的非基督教运动,许多文化精英和社会团体都厕身其间。在运动伊始,许地山分别做了《宗教的生长与灭亡》(1922)、《我们要什么样的宗教?》(1923)的演讲,直接回应了非基督教运动,并参与了北京缸瓦市伦敦会...
关键词:许地山 非基督教运动 民族主义 1920年代 
生态美学视域下的许地山创作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3期134-140,共7页周伟薇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2YJCZH313)
许地山的创作呈现出鲜明的生态美学特征,具体表现在世界的返魅、反人类中心主义与生态自我三个方面。其创作显现的生态美学特征植根于深厚的宗教文化土壤,尤其是基督教与佛教。基督教与佛教构成了其创作的神学基础,并给予其创作深层的...
关键词:生态美学 许地山 世界的返魅 反人类中心主义 生态自我 
中国科学思潮的失真——重评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科学思潮被引量:1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4期16-21,共6页林朝霞 杨春时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12YJCZH313)
中国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科学思潮被定性为科学主义或唯科学主义思潮,似乎已是不刊之论,然而事实并非如此。虽然中国科学思潮与西方科学主义存在渊源关系和相似之处,但是中国科学思潮诞生于救亡图存的社会历史背景,根植于实用理性的传统...
关键词:科学主义 前科学性 现代性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