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G1999011801)

作品数:46被引量:1271H指数:21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张桃林王兴祥何园球胡锋张斌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南京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南京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东北农业大学学报》《农业工程学报》《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环境科学》更多>>
相关主题:红壤南酸枣低丘红壤土壤CS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天文地球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不同农地利用方式下地表径流中氮的输出特征被引量:24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第6期621-627,共7页朱继业 高超 朱建国 宝川靖和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G1999011801);中国科学院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日本国际农林水产业研究中心资助项目
选取太湖流域典型小流域,通过长期观测,研究了自然降雨过程引起不同农地利用方式下的地表径流氮流失特征.坡地上玉米一油菜轮作和蔬菜种植条件下氯的流失途径主要为土壤侵蚀,两种利用方式下的土壤侵蚀和径流氮流失都大大高于竹园和...
关键词:农业非点源污染 土地利用方式 径流小区 地表径流 养分流失 
厢沟免耕秸秆还田对作物及土壤的影响被引量:17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06年第2期123-127,共5页汪金平 何圆球 柯建国 曹凑贵 
国家"973"项目(G1999011801)资助
以常规翻耕为对照,通过2a的双季稻田厢沟免耕秸秆还田试验发现,厢沟免耕水稻的前期生长较快,分蘖期缩短,而灌浆结实期较长,全生育期免耕比翻耕多1~2d;油菜两年产量增加,水稻第1年产量变化不大,第2年产量增加。厢沟免耕土壤容...
关键词:双季稻 厢沟免耕秸秆还田 产量 容重 有机质 
蚯蚓活动对红壤磷素主要形态及有效磷含量的影响被引量:13
《应用生态学报》2005年第10期1898-1902,共5页刘德辉 胡锋 胡佩 成杰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G199901180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9871046和40271068).
通过盆钵生物试验和采用Hedley磷素分级方法研究了秉氏环毛蚓(Pheretimapingi)对红壤磷素主要形态和红壤有效磷含量的影晌.结果表明,在蚯蚓和有机物料(稻草、花生秸、油菜秸)的共同作用下,经过100d培养后土壤有效磷含量显著提高.统计分...
关键词:蚯蚓活动 红壤 磷素形态 磷素有效性 
Aggregate Stability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Some Chemical Properties of Red Soils in Subtropical China被引量:44
《Pedosphere》2005年第1期129-136,共8页LIZhao-Xia CAIChong-Fa SHIZhi-Hua WANGTian-Wei 
ProjectsupportedbytheNationalKeyBasicResearchSupportFoundation(NKBRSF)ofChina(No.G1999011801)theNationalNaturalScienceFoundationofChina(No.4401034).
The stability of aggregates in the surface soil is crucial to soil erosion and runoff generation. Thus, to understand the stability and the breakdown mechanisms of soil aggregates as well a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
关键词:ORGANIC-MATTER IRON-OXIDE INFILTRATION ERODIBILITY MECHANISMS BREAKDOWN ALUMINUM CLAY 
潋水河流域生态修复过程中土壤速效钾的时空变异被引量:5
《水土保持学报》2004年第6期88-92,共5页李娟 张世熔 孙波 赵其国 肖鹏飞 
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创新工程项目(ISSASIP110);国家重点基础发展规划项目(G1999011801)
采用基于GIS普通克里格法和概率克里格法分析江西潋水河流域土壤速效钾含量的时空变异特征。结果表明,潋水河流域样点间表层(0~30cm)土壤速效钾平均含量由1981年的(134 8±89 7)mg/kg降低到2002年的(131 9±97 6)mg/kg,平均降低了2 15...
关键词:潋水河流域 生态修复过程 土壤速效钾 时空变异 
退化红壤不同植被恢复方式对蚯蚓种群的影响被引量:13
《应用生态学报》2004年第11期2152-2156,共5页刘满强 胡锋 陈小云 何圆球 李辉信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4 98710 46);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 (G19990 1180 1);中国科学院红壤生态开放实验站基金资助项目
对 4种人工林 (小叶栎、木荷、马尾松及木荷 马尾松混交林 )和 2种荒草地 (保护荒地、轻度干扰荒地 )及疏草荒地对照进行了蚯蚓种群的季节动态调查 .结果表明 ,退化红壤植被恢复 10年后蚯蚓种群有了明显的发展 ,但仅 1种天锡杜拉蚓存在 ...
关键词:退化红壤 蚯蚓种群 密度与生物量 季节波动 植被恢复 
黄土高原地区^(137)Cs的分布及其影响因子研究被引量:8
《土壤学报》2004年第4期628-631,共4页李仁英 杨浩 唐翔宇 赵晓光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G199901180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9973027)资助
关键词:黄土高原 铯137 分布 影响因子 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技术 土壤侵蚀 
鄂南第四纪粘土红壤团聚体的稳定性及其稳定机制初探被引量:25
《水土保持学报》2004年第4期69-72,共4页李朝霞 蔡崇法 史志华 王天巍 张琪 孙站成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土壤质量演变规律与持续利用(G199901180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271073)资助
用湿筛法和LeBissonnais法研究了鄂南第四纪红粘土母质发育的两种侵蚀程度的红壤团聚体的稳定性,并且分析了影响供试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的土壤性质。结果表明,轻度侵蚀的耕作土壤团聚体的稳定性较低,在水的作用下易崩解成较小粒径的水稳...
关键词:鄂南地区 第四纪粘土 红壤 团聚体 稳定性 稳定机制 
低丘红壤区典型复合农林模式的生态评价被引量:8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04年第2期30-33,共4页孙华 张桃林 孙波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863-2001AA245041);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项目(G1999011801)
通过对江西省鹰潭市纯林(南酸枣)、农林复合(南酸枣间作花生)、纯农(花生单作)3种农业模式的土壤质量及其生态生理效应的研究,初步发现该区典型复合农林系统的净光合速率等生理生态功能最高,可达到单作的2倍以上,并且具有维持和提高土...
关键词:红壤 复合农林模式 评价 
低丘红壤区重金属污染退化红壤改良的生物效应研究被引量:4
《水土保持学报》2004年第2期17-20,共4页孙华 张桃林 孔志明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项目(G1999011801)
通过对江西省贵溪市典型重金属污染退化红壤(菜园土)进行盆栽试验显示,施用石灰,特别是施用高量石灰,将土壤pH值调至微碱性,可以显著提高植物的净光合速率,增加土壤微生物量C(其中又以纤维分解菌的变化最为显著);降低土壤有效态重金属...
关键词:低丘红壤区 重金属污染 红壤改良 生物效应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