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科学和技术研究课题(20050111)

作品数:4被引量:23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李宏松刘成禹魏桦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福州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更多>>
相关主题:岩石力学岩石岩石材料文物保护科技石质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建筑科学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4
视图:
排序:
文物岩石材料劣化两类结垢物质成分及形成机制的分析与研究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2011年第2期9-12,共4页李宏松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40772167);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科学和技术研究课题资助(20050111)
为了探讨文物岩石材料劣化结垢病害的特征和形成机理,以洛阳龙门石窟和北京西黄寺清净化城塔塔基砂岩条石为研究对象,采用全岩化学全分析和X射线衍射测试技术对两类结垢物质的成分和形成过程进行了系统分析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龙门石...
关键词:文物岩石材料 劣化 结垢 物质成分 形成机制 
文物岩石材料劣化形态分类研究及应用被引量:8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2011年第1期1-6,共6页李宏松 
国家自然基金资助(40772167);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科学和技术研究课题资助(20050111);国家质监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文物术语研究项目资助(10-211)
为了弥补我国在文物岩石材料劣化形态分类研究的空白,本工作系统地研究了目前国际上文物岩石材料劣化勘察领域关于劣化形态分类的主要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我国二十余处石质文物的调查和实践提出了一个既与国际研究成果接轨又与...
关键词:文物岩石 劣化形态 分类 
两种岩石材料表面剥落特征及形成机制差异性的研究被引量:10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8年第S1期2825-2831,共7页李宏松 刘成禹 张晓彤 
国家文物局2005年度文物保护科学和技术研究课题(20050111)
针对两种不同岩性的岩石材料——灰色中粒黏土质长石砂岩和微晶白云石大理岩,通过表面回弹测试、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等测试手段,对材料表面常见的一种破坏现象——剥落的形成机制及其对岩石表面力学性能影响的基本规律进行分析。研究...
关键词:岩石力学 表面剥落 形成机制 差异性 
岩石材料工程性能的研究——石质文物保护科技的基础性研究方向被引量:5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2006年第2期57-62,共6页李宏松 魏桦 
国家文物局2005年度文物保护科学和技术研究课题资助(项目编号20050111)
从既有岩石材料构筑物的研究、保护和利用出发,提出了岩石材料工程性能研究是石质文物保护科技保护的基础性研究方向,在总结了岩石力学、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学、环境地质学、矿物学五个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后指出目前存在的三大基础性问...
关键词:岩石材料 工程性能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