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1YJC850025)

作品数:3被引量:7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熊迅李婧更多>>
相关机构:中山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文艺研究》《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更多>>
相关主题:仪式故乡他者视觉表达社会文化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艺术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3
视图:
排序:
仪式与传播的互融——以广西宜州壮人的葬礼为例被引量:2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5期40-44,共5页熊迅 李婧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青年项目"多重边缘中的国家认同传播--以腾冲猴桥傈僳族为例"成果(项目编号:11YJC850025)
人类学视野下的仪式研究多关注仪式在信仰、象征、规程、功能等层面的意义,对仪式传播层面的意义却少有关注。仪式传播整合了仪式与传播两种研究视角,在理解仪式传播意涵的同时,也透过仪式理解传播现象的文化意涵。葬礼作为传统仪式,具...
关键词:仪式 传播 仪式传播 葬礼 共享 
仪式展演与认同传播网络——以古永傈僳族刀杆节为例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3期20-25,共6页熊迅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青年项目"多重边缘中的国家认同传播--以腾冲猴桥傈僳族为例"(11YJC850025)
在云南腾冲古永傈僳人的生活中,各类仪式非常丰富,构成了其生命过程和社会生活中的基本方面。"刀杆节"作为一种仪式展演和传播网络的节点,对于不同层次的族群认同建构、文化的传承和传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关键词:仪式 传播网络 族群认同 傈僳族 
故乡何在:“他者”的影像与意义的回归被引量:6
《文艺研究》2012年第10期132-140,共9页熊迅 李婧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青年项目“多重边缘中的国家认同传播--以腾冲猴桥傈僳族为例”(批准号:11YJC850025)阶段性成果
关于他者和异方的视觉表达,不仅有技术问题和美学考量,更是某一特定社会文化如何差异化周边,从而构建世界格局观念的重要表征。对少数民族的影像呈现,常常受到国族建构和社会认知的影响而悬置,脱离了被摄对象和地方语境。本文以参与观...
关键词:影像作品 “他者” 意义 故乡 回归 视觉表达 社会文化 少数民族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