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科研启动基金(52WQ15)

作品数:4被引量:0H指数:0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钱建华更多>>
相关机构:天津师范大学山西师范大学河北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大家》《中华戏曲》《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更多>>
相关主题:演剧民俗仪式碑文金代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艺术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4
视图:
排序:
古代雩祭文化与演剧民俗——以析城山石臼村成汤庙碑为例
《中华戏曲》2013年第2期90-97,共8页钱建华 
天津师范大学博士基金(项目编号52WQ15)
一石臼村,原名康林镇,位于山西阳城县城东南约12公里处。金代时因村民掘井至其形似臼的石处得水,喜而易为今名。此村原属台头乡,2001年与桑林乡合并同属蟒河镇。村南即桑林,东又与河南济源接壤。据《阳城县志》载:"当地民性刚强,曾是清...
关键词:成汤 析城山 始建年代 原有建筑 蟒河镇 河南济源 康林 三间 黑龙庙 村中 
山西石臼村清代成汤庙碑及看楼考
《大家》2012年第10期35-35,共1页钱建华 
笔者申请的“天津师范大学博士基金资助项目”阶段性成果,项目名称为《古代析城山的雩祭承传与戏曲艺术的繁荣》,项目号:52WQ15
一、石臼村,原名康林镇,位于山西阳城县城东南约12公里处。金代,因村民掘井至其形似臼的石处得水,喜而易为今名。村原属台头乡,2001年与桑林乡合并同属蟒河镇。村南即桑林,东又与河南济源接壤。县志载:"当地民性刚强。
关键词:山西 清代 阳城县 阙文 桑林 山门舞楼 石臼 河南 碑文 金代 
民俗文化中的天津天后宫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3期132-136,共5页钱建华 
2009年天津师范大学博士基金资助项目<古代析城山的雩祭承传与戏曲艺术的繁荣>(项目编号:52WQ15)阶段性成果之一
始建于元泰定三年的天津天后宫是妈祖文化在北方传播的中心,是天津民俗文化的典型代表。地理位置与漕运是妈祖落户天津的主要原因;其次,宋元明清各朝数次的加封,无疑加快了天后信仰的传播。天津的皇会在妈祖本土化的过程中起到直接推动...
关键词:天津 天后宫 民俗 
古代析城山雩祭传承与当地演剧的繁荣——以析城山下上伏村成汤庙为例
《中华戏曲》2011年第1期97-108,共12页钱建华 
天津师范大学博士基金资助(52WQ15)
《尚书·禹贡》记云:"底柱、析城,至于王屋。"正义曰:"《地理志》云:析城在河东濩泽县西。"②"濩泽"即今山西阳城县的汉代县名。析城山位于阳城西南约25公里,相传是商汤祈雨之地③,自古以来这一带就有一种雩祭仪式,代代相承。后人为了...
关键词:祈雨 阳城县 仪式 太行山地区 戏台 古代 宗教信仰 商汤 山西 戏曲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