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2YJA760026)

作品数:3被引量:16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贾嫚更多>>
相关机构:陕西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文艺研究》《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更多>>
相关主题:竿子花心花冠方响乐器更多>>
相关领域:艺术历史地理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3
视图:
排序:
承唐启宋的五代燕乐——以冯晖墓乐舞图像为例被引量:5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6期35-45,共11页贾嫚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12YJA760026);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3J074)
以胡乐为主的唐代燕乐,自中晚唐后,逐渐发展成为以汉乐为主导的新的中国化燕乐,即定型于宋代的燕乐。这一转变过程,在陕西出土的五代冯晖墓乐舞图像中有着清晰反映,它既是"承唐启宋"的活标本,也是社会变革的真实反映,更是乐舞艺术宛转...
关键词:五代 冯晖 燕乐 
唐代拍板、箜篌、方响在五代的流变——以冯晖墓彩绘砖雕为例被引量:5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3期106-112,共7页贾嫚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12YJA760026);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3J074);陕西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重点项目(09SZD05)
种类繁多的中外乐器是唐代乐舞繁荣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后世影响甚为久远,尤其对五代影响更为直接。陕西地区出土的后周冯晖墓彩绘砖雕乐舞图中拍板、方响、箜篌3种乐器图像,是中国传统乐器、外来乐器从唐到五代的流变再现,其发展轨...
关键词:唐五代乐器 冯晖墓 拍板 方响 箜篌 
“柘枝”从唐到宋之迭嬗——冯晖墓彩绘砖雕花冠舞伎考被引量:10
《文艺研究》2013年第8期61-67,共7页贾嫚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西安地区出土文物中唐代乐舞图像研究"(批准号:12YJA760026)阶段性成果
随着"丝绸之路"的贯通,中西方文化交流在中国唐代达到鼎盛,源自中亚地区的"柘枝舞"便是此文化交流的结果。本文以西安地区出土的五代冯晖墓彩绘砖雕花冠舞伎为焦点,上溯李唐,下及北宋,对唐代"柘枝"做初步探索,旨在说明,冯晖墓花冠舞伎从...
关键词:柘枝 冯晖 花冠舞伎 花心 竹竿子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