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02AA207007)

作品数:17被引量:209H指数:8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赵丽梅孙寰王曙明王跃强李建平更多>>
相关机构:吉林省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山西农业大学沈阳农业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中国农业科学》《中国油料作物学报》《大同医学专科学校学报》《植物遗传资源学报》更多>>
相关主题:大豆大豆不育系细胞学观察细胞质雄性不育系杂交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医药卫生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田间开放条件下大豆不育系制种技术研究被引量:10
《大豆科学》2010年第3期385-389,共5页王曙明 王跃强 李建平 李茂海 孙寰 赵丽梅 张宝石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资助项目(2002AA207007);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资助项目(20010211)
以细胞质雄性不育系JLCMS82A和其保持系JLCMS82B为试材,采用裂区试验设计,在田间开放条件下对不同苜蓿切叶蜂释放量和父母本种植方式下的制种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放蜂量处理之间不育系结实率和不育系与保持系总产量的差异达...
关键词:大豆 细胞质雄性不育系 异交传粉 苜蓿切叶峰 结实率 
人工控制条件下大豆不育系昆虫传粉技术研究被引量:11
《作物杂志》2010年第3期113-117,共5页王曙明 王跃强 李建平 李茂海 孙寰 赵丽梅 张宝石 
国家"863"计划重大专项(2002AA207007);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重大项目(20010211)
在人工控制条件下借助昆虫为大豆不育系传粉是杂交大豆育种的重要手段。试验以不同大豆不育系为材料,在网室、温室以及海南等条件下对蜜蜂、熊蜂和苜蓿切叶蜂的传粉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蜜蜂、熊蜂和苜蓿切叶蜂均可作为大豆不育系...
关键词:大豆 不育系 昆虫传粉 苜蓿切叶峰 结实率 
国家大豆核心种质在黄淮夏播生态区的农艺性状及适应性初探被引量:4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09年第3期448-452,共5页胡国玉 张磊 张丽亚 黄志平 李杰坤 胡晨 
科技部国家"863"重大专项(2002AA207007)
本研究对国家大豆核心种质在黄淮夏播生态区的农艺性状和适应性进行初步评价和研究,结果认为国家大豆核心种质在黄淮夏播生态区种植农艺性状变异丰富:主要农艺性状的变异系数在11.39%-54.12%之间,结荚高度、有效分枝和单株总荚数的变...
关键词:国家大豆核心种质 夏播生态区 农艺性状评价 适应性 
木豆、苜蓿和大豆3种豆科作物杂种优势利用概述被引量:8
《中国农业科学》2009年第5期1528-1539,共12页孙寰 张井勇 王玉民 赵丽梅 
国家“863”重大专项(2002AA207007);农业部产业结构调整专项(04-04-02B);吉林省科技厅项目(20010211)
豆科作物曾被认为是难于利用杂种优势的物种。木豆、苜蓿和大豆杂交种的问世,为豆科作物利用杂种优势开辟了道路。本文从应用技术研究层面,较为详细地叙述了这3种作物在不育系和杂交种选育,杂交种种子生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研究表明,...
关键词:豆科 木豆 苜蓿 大豆 杂交种 
高油大豆种质资源的创新及利用被引量:9
《中国农学通报》2007年第5期368-370,共3页袁明 
国家"863"资助项目子课题"杂交大豆高效制种技术研究与应用"(2002AA207007);农业科技跨越计划"高油;高产;高效大豆生产技术体系和机械化行间覆膜技术集成"(2004跨15);成果转化资金"高油大豆专用品种高产;高效生产技术体系示范"(04EFN212300080);黑龙江省良种化工程项目研究内容
开展高油大豆种质资源的创新及利用,有利于加快育种进程、缩短育种年限、增加农民收入、提高油脂企业效益;利用筛选和鉴定出的高油大豆种质资源和优异的外引品种资源材料进行杂交、复合交时基因的重组、累加、互补与突变等遗传效应,对后...
关键词:高油大豆 种质资源 创新 利用 
大豆种质的倒伏性调查及其相关农艺性状分析被引量:22
《大豆科学》2007年第1期41-44,共4页周蓉 涂赣英 沙爱华 王贤智 张小娟 周新安 
农业部保种课题;国家"863"重大专项(2002AA207007)
倒伏是大豆高产的主要限制因子之一。以60份大豆地方品种和育成品种为材料,调查和分析了大豆倒伏性及其与茎秆性状和产量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间倒伏性存在显著差异,倒伏的严重程度与茎秆性状有关。大豆品种的倒伏级别与株高...
关键词:大豆 倒伏性 农艺性状 相关分析 
湖北省大豆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分析被引量:15
《大豆科学》2006年第3期212-217,共6页周蓉 张小娟 王贤智 沙爱华 周新安 涂赣英 
国家"863"重大专项(2002AA207007);农业部油料作物遗传改良重点开放实验室资助项目
利用SSR标记和UPGMA聚类分析,对64份湖北省大豆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27对SSR引物扩增出166条多态性带,SSR的遗传多样性指数分布范围,Simpson指数为0.2406-0.9037,平均值0.6960;Shannon—weaver指数为0.4800-2...
关键词:大豆 种质资源 SSR 遗传多样性 
自然条件下大豆花粉的田间漂移被引量:10
《大豆科学》2006年第1期84-86,共3页赵丽梅 孙寰 王曙明 王跃强 彭宝 程延喜 黄梅 
国家"863"重大专项(2002AA207007);吉林省科技厅重大专项(20040201);吉林省杰出青年计划(20020101)
将带有固定液的凹形载玻片放置于开花期间大豆田间的不同位置,通过统计载玻片上截获花粉的数量,推测风为大豆传粉的可能性。结果表明,2002年在大豆生产田,每小时每平方毫米截获花粉的数量为0.004个;不同高度截获花粉的数量存在明显差异...
关键词:大豆 传粉 风媒 
大豆光敏不育系88-428的小孢子和花粉发育的细胞学观察
《大同医学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第3期1-2,8,共3页李艳花 卫保国 李贵全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9970461);国家863优质超高产农作物新品种选育项目(2001AA241071);国家863重大专项(2002AA207007)资助
以普通栽种黄圆豆为对照,对作为保持系88-428的花粉发育全过程及其药壁组织的情况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①可将这一过程划分为7个时期,即小孢子母细胞形成期、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期、单核早期、单核中期、单核晚期、二胞花粉早...
关键词:大豆 花粉 光敏雄性不育 发育阶段 小孢子 细胞学观察 花粉 发育 不育 光敏 大豆 细胞形成 分裂期 
熊蜂和苜蓿切叶蜂在网室内对大豆不育系授粉效果的研究被引量:10
《吉林农业科学》2005年第3期21-22,28,共3页杨桂华 李建平 李茂海 曲文利 毕良臣 
科技部"863"计划项目(2002AA207007)
报道了熊蜂和苜蓿切叶蜂在网室内对大豆不育系授粉效果。结果表明,两种昆虫都是大豆不育系的有效传粉昆虫,用它们授粉后可使网室内大豆不育系的单株结荚数和单株粒数明显提高。释放熊蜂的不育系大豆平均单株结荚数和粒数分别为21.3个和4...
关键词:大豆不育系 传粉昆虫 授粉效果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