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772184)

作品数:39被引量:846H指数:17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陈卫忠于洪丹贾善坡杨建平郭小红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山东大学中交第二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长江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土木工程学报》《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更多>>
相关主题:岩石力学本构模型泥岩海底隧道隧道工程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交通运输工程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峡口高地应力软岩隧道施工监测及支护对策研究被引量:30
《岩土力学》2011年第S2期496-501,共6页李鸿博 戴永浩 宋继宏 付克俭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No.2009CB72460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40772184);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知识创新工程领域前沿项目(No.0714011Q01)
针对高应力软岩公路隧道的特点,对湖北宜巴高速公路峡口隧道开展了地应力测试、隧洞收敛下沉、接触应力、结构受力等项目的监测工作。地应力测试结果表明,虽然隧洞埋深不大,但由于构造应力的存在,仍属于高地应力区。施工监测结果表明,...
关键词:高地应力 流变 软岩 监测 支护措施 
厦门翔安海底隧道F1风化深槽注浆加固技术被引量:5
《中国工程科学》2011年第9期38-41,50,共5页郭小红 王梦恕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0772184)
以厦门翔安海底隧道涌水量最大、施工难度最大的海域段F1风化槽为研究对象,根据其围岩地质条件和突涌水特点,采用全断面注浆加固和堵水,注浆加固范围为掌子面内及隧道开挖轮廓线外5 m,隧道纵向加固长度为70 m,注浆材料以超细水泥单液浆...
关键词:海底隧道 注浆加固 稳定性 数值仿真 
强风化花岗岩弹塑性本构模型研究(Ⅱ):工程应用被引量:3
《岩土力学》2011年第12期3541-3547,共7页陈卫忠 曹俊杰 于洪丹 贾善坡 陈培帅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国际合作项目(No.5072013590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40772184);交通运输部行业科技攻关项目资助
根据文献[1]优化反演得到隧址处强风化围岩应变硬化弹塑性本构模型的计算参数,通过数值仿真研究CRD法、双侧壁法和台阶法3种工法时围岩与支护结构的受力变形情况,结果表明,CRD法为最优工法。在此基础上,根据翔安隧道左线ZK8+257~ZK8+30...
关键词:海底隧道 本构模型 软弱围岩 施工方法 
泥岩渗流-应力耦合蠕变损伤模型研究(Ⅱ):数值仿真和参数反演被引量:8
《岩土力学》2011年第10期3163-3170,共8页贾善坡 陈卫忠 于洪丹 李香玲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国际合作项目资助(No.5072013590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资助(No.40772184);863项目资助(No.2007AA11Z108);中国博士后基金项目资助(No.20100471516);湖北省教育厅科研项目资助(No.Q20101301);长江大学科研发展基金项目资助(No.801170010110)
进一步分析了第Ⅰ部分[1]提出的泥岩渗流-应力耦合蠕变损伤模型。在连续损伤力学理论和比奥(Biot)理论的基础上,导出了考虑渗流-应力-损伤耦合的蠕变损伤有限元格式,建立了弹性预测、塑性修正、损伤修正-渗透系数修正的数值分析框架,编...
关键词:泥岩 本构模型 损伤力学 渗流-应力耦合 有限元 反演 
泡沫混凝土预留变形层对深埋软岩隧道长期稳定性影响研究被引量:31
《岩土力学》2011年第9期2577-2583,共7页陈卫忠 田洪铭 杨阜东 耿亚梅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40772184)
泡沫混凝土的单轴和三轴试验研究表明,泡沫混凝土具有较高压缩性和良好延性,可以作为深埋软岩隧道初期支护与二次衬砌之间预留变形层填充材料,分析了其对宜巴高速公路深埋软岩隧道长期稳定性的影响。研究表明,深埋软岩软岩隧道在二次衬...
关键词:深埋软岩隧道 泡沫混凝土 长期稳定性 预留变形层 
泥岩渗流-应力耦合蠕变损伤模型研究(Ⅰ):理论模型被引量:15
《岩土力学》2011年第9期2596-2602,共7页贾善坡 陈卫忠 于洪丹 李香玲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国际合作项目(No.5072013590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No.4077218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41102182);863项目(No.2007AA11Z108);中国博士后基金项目资助(No.20100471516);湖北省教育厅科研项目(No.Q20101301)
在室内和现场试验的基础上,根据泥岩的非线性蠕变变形特点,构造了基于摩尔-库仑准则的蠕变势,建立了泥岩非线性蠕变损伤本构模型及其损伤演化方程;对泥岩裂隙自愈合机制进行了探讨,得到围压、孔隙水和饱水时间是影响裂隙愈合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泥岩 摩尔-库仑准则 蠕变损伤 耦合 渗透性 自愈合 
地下工程锚固界面力学模型及其时效性研究被引量:16
《岩土力学》2011年第1期237-243,共7页伍国军 褚以惇 陈卫忠 王永刚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No.40772184,No.5100913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国际合作项目(No.50720135906);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No.2009CB724603)
地下工程锚固体接触界面的流变力学特性是锚固体产生时效性的重要因素。针对地下工程长期稳定性分析中常采用的锚固界面法向硬接触和切向黏结滑移突变常导致计算不收敛的困惑,建立了锚固界面法向刚度服从指数分布的软接触型式,并提出剪...
关键词:锚固 界面力学 本构模型 时效性 
基于损伤的渗流-应力耦合模型在工程地下水迁移研究中的应用被引量:1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2010年第6期58-62,共5页张莱 陆桂华 
国家自然科学重点基金(40772184);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2007AA11Z108)
研究岩石破坏过程中的损伤演化规律以及与之相伴而生的渗透性变化规律,采用应变主轴、损伤主轴和附加渗透主轴一致的原则,建立了基于应变-损伤-附加渗透性、反映岩石强度变化非线性特征的损伤演化模型。该模型使得耦合计算过程物理意义...
关键词:岩石损伤 渗透性 渗流-应力耦合模型 地下水迁移 
地震荷载作用下大坂盾构隧道管片配筋校核被引量:2
《岩土力学》2010年第S2期236-241,共6页戴永浩 陈卫忠 谭贤君 黄胜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No.2009CB72460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40772184)资助;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知识创新工程领域前沿项目(No.0714011Q01)
将盾构隧道管片视为分段曲梁、管片之间为铰接关系、管片与地层之间为非线性接触关系,边界采用无限元吸收地震波的反向与折射,地层服从Mohr-Coulomb弹塑性本构模型,地震波采用EI-Centro波,采用地层-结构法,应用隐式动力有限元分析地震...
关键词:地层-结构法 接触 地震荷载 盾构隧道 配筋校核 
地下工程应力松弛效应的初步理论解被引量:7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0年第A02期4096-4101,共6页王者超 陈卫忠 乔丽苹 张乐文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大国际合作项目(5072013590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0772184)
蠕变和松弛是岩土材料常见的2种流变特性,岩土工程地下结构支护与围岩的相互作用不是一个单纯的蠕变过程,围岩的应力松弛对于衬砌的长期稳定性具有重要的影响。围绕地下工程圆形洞室松弛的等效蠕变过程,采用非线性蠕变模型,建立圆形洞...
关键词:岩石力学 圆形洞室 应力松弛 蠕变 理论解 应用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