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07BFX006)

作品数:10被引量:150H指数:6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胡玉鸿付丽琴陈亮上官丕亮更多>>
相关机构:苏州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法学研究》《图书情报知识》《中国法学》《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更多>>
相关主题:弱者读者权利法律主体人格法律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和谐社会视域下的弱者人权保护被引量:7
《现代法学》2013年第2期3-9,共7页胡玉鸿 
2007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和谐社会视野下的弱者权利保护研究"(07BFX006);2008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重大问题研究--以人为本与中国法制发展"(08&ZD001);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增强社会创造活力,确保人民安居乐...
关键词:和谐社会 人权保护 社会主义的本质 弱者 视域 中国特色 社会和谐 改善民生 
上访者控告申诉权的宪法解读被引量:2
《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年第2期44-50,共7页陈亮 上官丕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和谐社会视野下的弱者权利保护研究"(07BFX006)的子项目"弱者权益的宪法保护"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我国宪法第41条规定了公民基本权利的性质为监督权和救济权,而公民上访的实质便是控告申诉,其应属于救济权,即"获得权救济的权利",本质为诉权。当下,上访作为一种无奈的控诉,至少是一种替代性矛盾处理方式,应尽快修改《行政复议法》和...
关键词:宪法 上访 控告申诉权 信访 
读者权利的正当性基础被引量:3
《图书情报工作》2009年第23期53-56,102,共5页付丽琴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和谐社会背景下的弱者权利保护研究"(项目编号:07BFX006)研究成果之一
读者权利是被现代社会普遍确立为法律权利的新兴权利类型,对于读者权利的正当性基础,国内图书馆学界先后以法律规定说、基本权利说、信息自由说、综合基础说等几方面来加以概括,但这些论证都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对于现代社会的读者权利而...
关键词:读者权利 内在需求福利国家 公共物品 社会功利 
“读者权利”概念辨析被引量:5
《图书情报知识》2009年第5期99-104,共6页付丽琴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和谐社会背景下的弱者权利保护研究"(07BFX006)的研究成果之一
读者权利是图书情报理论研究中的核心内容,但也是一个歧义丛生的概念类型。针对读者权利界定上的混乱,本文从"读者"、"权利"、"读者权利"三个维度对之进行了详细辨析。读者并非泛指政治意义上的公民,而是获取读者资格、与图书馆建立法...
关键词:读者 权利 读者权利内涵 
“剥夺”与法律上的“弱者”被引量:8
《学习论坛》2009年第6期72-77,共6页胡玉鸿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和谐社会视野下的弱者权利保护研究"(07BFX006)的阶段性成果
法律上弱者的形成,源于各种形式的"剥夺"。从"剥夺"形成的原因上分析,"剥夺"大致有自然的剥夺、社会的剥夺、政治的剥夺与法律的剥夺等几种主要类型。这些形式的剥夺,导致社会上一部分人相对于其他人而言处于劣势地位,因而,要正确解决...
关键词:弱者 剥夺 法律 
论读者权利的法律属性被引量:1
《图书馆论坛》2009年第5期10-12,64,共4页付丽琴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和谐社会背景下的弱者权利保护研究"(批准号07BFX006)研究成果之一
文章从身份权、社会权、主张权、受益权四个方面解释读者权利的本质。身份权体现着读者从非读者的区分;社会权表明了读者权利来源的本质特点;主张权确立了图书馆的服务责任;受益权代表着读者权利的结果。
关键词:读者权利 身份权 社会权 主张权 受益权 
围绕“人格”问题的法理论辩被引量:13
《中国法学》2008年第5期17-29,共13页胡玉鸿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和谐社会视野下的弱者权利保护研究”(07BFX006)阶段性研究成果
"人格"问题在法学与法律上都是个众说纷纭的概念,由此也引起学界对其意义、范围以及与其它概念相区别的争论。诸如"人格的概念在法律上是否必需?","人格概念是否仅存在于私法制度之中?","人格"的概念是否与"法律主体"、"权利能力"的内...
关键词:人格 私法与公法 法律主体 权利能力 
法律史上人格制度的演化被引量:23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08年第4期40-50,共11页胡玉鸿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和谐社会视野下的弱者权利保护研究"(07BFX006)
不同的时代有关于人格的不同的立法政策,在法制史上,人格制度经历了身份化、理性化以及普遍化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在人格的身份化时期,法律以等级制"身份"为依据,将一部分人宣布为法律上的"非人";在人格的理性化时期,强调人格的理性内...
关键词:人格制度 人格的身份化 人格的理性化 人格的普遍化 
法律主体概念及其特性被引量:75
《法学研究》2008年第3期3-18,共16页胡玉鸿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和谐社会视野下的弱者权利保护研究”(07BFX00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法律主体是将现实中的人进行抽象而形成的,主要源自法律作为普遍性法则、考虑外在行为以及造就"面对国家的个人"的需要。法律主体概念的确立,彰显了人的尊严与道德品性,体现了人的共性与类似性,也为主观权利的存在奠定了基础。从性质上...
关键词:法律主体 自然人 法律人 
“弱者”之类型:一项法社会学的考察被引量:19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第3期92-98,共7页胡玉鸿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和谐社会视野下的弱者权利保护研究"(项目批准号07BFX00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弱者源于社会的剥夺,使得某些人处于相对的劣势。从类型上看,弱者可以分为心理上的弱者、生理上的弱者、能力上的弱者、机会上的弱者、境遇上的弱者等几大类型。当然,要真正成为法律上的弱者,还必须注重弱者成因的无可避免以及弱者无法...
关键词:法律 心理上的弱者 生理上的弱者 能力上的弱者 机会上的弱者 境遇上的 弱者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