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专项

作品数:346被引量:3126H指数:30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徐锡伟许冲魏占玉单新建郑文俊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地震局中国科学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震局四川省地震局更多>>
相关期刊:《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人类学学报》《地球学报》《地震工程学报》更多>>
相关主题:地震汶川地震古地震M滑坡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建筑科学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基于手机位置数据的地震重灾区识别方法研究
《自然灾害学报》2023年第3期14-22,共9页徐敬海 安基文 李博 聂高众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8YFC1504503);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专项(IGCEA210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271420)。
震后快速确定地震重灾区对于准确地开展地震应急救援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以九寨沟地震为案例,探索了一种基于手机位置数据的地震重灾区识别方法。文中首先介绍了灾情识别的原理和框架,通过分析地震前后手机位置数据的变化,推演地...
关键词:地震应急 手机位置数据 地震灾情 重灾区 空间分析 
西藏中部羌塘地体白垩纪以来隆升剥露过程被引量:2
《地学前缘》2023年第2期18-34,共17页毕文军 张佳伟 李亚林 邓玉珍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专项(IGCEA2225);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202103021223120);科学技术部第二次青藏高原科学考察项目(2019QZKK0803)。
青藏高原的隆升直接影响了区域乃至全球的气候变化,其地貌演化过程存在较大争议。羌塘地体作为青藏高原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解其隆升和剥露过程对于认识高原中部的地貌演化具有重要意义。已发表的构造变形和低温热年代数据显示,羌塘地体...
关键词:羌塘地体 隆升和剥露历史 低温热年代 构造变形 
渭河盆地东南缘渭南塬前北侧分支断层的浅部结构及晚第四纪活动
《地震地质》2023年第2期484-499,共16页李晓妮 杨晨艺 李高阳 冯希杰 黄引弟 李陈侠 李苗 裴跟弟 王万合 
陕西省防震减灾“十二五”重点项目“渭南市活断层探测与地震危险性评价([2011]842)”;“关中地区大震危险性评价”项目;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专项(2022JQ-298);陕西省自然科学基础研究计划青年项目(2022JQ-298)共同资助。
渭南塬前断裂是渭河盆地东南缘一条重要的近EW向的全新世活动断裂,与1556年华县8级特大地震的发生密切相关。该断裂的北分支——渭南塬前北侧分支断层通过渭南市区,查明该北侧分支断层的展布、浅部结构、晚第四纪活动性以及发震能力,对...
关键词:渭河盆地东南缘 渭南塬前北侧分支断层 断层活动性 浅层地震勘探 钻孔联合剖面探测 
华北坳陷中南部深部结构大地电磁探测被引量:1
《地震地质》2023年第2期536-552,共17页王明亮 张扬 徐顺强 徐志萍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专项(IGCEA1902);河南省地震构造探查工程项目;开封市活动断层探测与地震危险性评价服务和中国地震局地震科技星火计划项目(XH20037)共同资助。
为研究华北坳陷中南部河南地区的深部电性结构和该区3次破坏性地震的深部孕震背景,采用宽频带大地电磁测深法对该区深部的电性结构进行探测。使用NLCG二维反演方法对TE、TM模式进行联合反演,最终获得研究区的深部电性结构。结果显示,以...
关键词:华北坳陷 电性结构 新乡-商丘断裂 地震成因 
基于InSAR技术的同震形变获取、地震应急监测和发震构造研究应用进展被引量:2
《地震地质》2023年第2期570-592,共23页赵德政 屈春燕 张桂芳 龚文瑜 单新建 朱传华 张国宏 宋小刚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2174009);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专项(IGCEA1719,IGCEA2222);地震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课题(LED2019A02)共同资助。
随着大地测量观测理论、观测平台和观测技术的发展与进步,InSAR作为一种新型的遥感地质观测途径和数据源,在同震形变获取、地震应急监测、抗震救灾和发震构造科学研究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和不可替代的作用。其中,InSAR在同震形变监测中...
关键词:INSAR技术 同震形变监测 防震减灾 应急观测 发震构造 
挽近重大构造-热事件及其对深层地热能的潜在影响被引量:2
《地球科学》2023年第3期835-856,共22页刘琼颖 何丽娟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Nos.2021YFA0716002,2019YFC060490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s.42074095,41704087);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专项(No.IGCEA1910)。
地热能是前景可期的清洁能源,深层地热能已被世界各国广泛关注和重点研究.现今地壳热状态是岩石圈热演化的最终结果,主要受最新一期构造-热事件的影响.研究挽近重大构造-热事件对地壳热状态的影响对深入理解及勘探深层地热能具有重要科...
关键词:深层地热能 构造-热演化 地幔柱 断层活动 岩石圈伸展 火山 地热勘查 
大陆断层脆塑性转化带强度与孕震深度的定量研究
《地震地质》2023年第1期29-48,共20页雷蕙如 周永胜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专项(IGCEA1813)资助。
大陆断层脆塑性转化带的强度和滑动稳定性一直是断层力学中研究的重点。从20世纪末起,前人针对脆塑性转化带的摩擦和流变特性开展了大量实验和理论研究,探究脆塑性转化带的强度和变形机制随温度、压力、滑动速率等因素的变化规律。文中...
关键词:脆塑性转化带 地壳强度 断层滑动稳定性 定量研究 
西准噶尔地区托里断裂晚第四纪构造变形
《地震地质》2023年第1期49-66,共18页原浩东 李安 黄伟亮 胡宗凯 左玉琦 杨晓平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专项(IGCEA2115)资助。
受新生代印度-欧亚板块碰撞的远程效应影响,西准噶尔地区平行斜列的走滑断裂系统被重新激活。托里断裂作为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获取其晚第四纪构造变形特征对于认识和理解天山以北区域的构造变形和地壳缩短吸收方式都具有重要意义。文...
关键词:西准噶尔 托里断裂 晚第四纪 活动速率 书斜构造 
金州断裂盖州北—鞍山段古地震破裂的新证据
《地震地质》2023年第1期111-126,共16页李安 万波 王晓先 计昊旻 索锐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专项(ZDJ2019-16);中国地震局城市活断层探测与地震危险性评价项目(152007000000170013)共同资助;郯庐断裂带三维地震构造分段模型与地震预测研究专项(TYZ20160110)。
1975年海城MS7.3地震是中国第1次成功预报的7级以上破坏型地震,避免了大量人员和财产损失。但在地震后的调查中并没有发现较为连续的地表破裂带,只在零星地点发现了一些地表裂缝和喷砂冒水现象。该地震的等震线表现出较为明显的共轭特征...
关键词:金州断裂 古地震 断层陡坎 海城地震 
秦岭北缘古地震基岩崩塌和滑坡施密特锤暴露年龄
《地震地质》2022年第6期1384-1402,共19页石文芳 徐伟 尹金辉 郑勇刚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专项(IGCEA1903);中国地震局地震科技星火计划项目(XH20074)共同资助;地震联合基金(U1939201)。
地震崩塌、滑坡是较为严重的地震次生灾害,研究地震崩塌、滑坡发生的时代及其活动规律,从而恢复断裂带古地震活动历史、地震复发周期,有助于地震危险性评价及地震灾害防御工作。文中选择秦岭北缘断裂带和华山山前断裂中段被历史文献记...
关键词:古地震 基岩崩塌和滑坡 施密特锤 秦岭北缘 相对测年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