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03BZW007)

作品数:11被引量:40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鲁枢元徐国超朱鹏杰马治军潘华琴更多>>
相关机构:苏州大学河南师范大学山东大学黄河科技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文艺研究》《阅江学刊》《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文艺争鸣》更多>>
相关主题:陶渊明生态批评《喧哗与骚动》人心精神生态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语言文字哲学宗教艺术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陶渊明的海外“自然盟友”?被引量:1
《中州大学学报》2016年第4期1-9,共9页鲁枢元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自然在中国文学中的意义及其演替"(03BZW007)的最终成果之一
从人类文化思想史的角度看,陶渊明更贴近欧洲浪漫主义本初的精神实质,在同属"自然浪漫主义"这一基础之上,陶渊明与西方世界的许多作家、诗人、学者也就具备了比较研究的可能。本文尝试为陶渊明在世界各地寻求的"盟友"有伊壁鸠鲁、卢梭...
关键词:陶渊明 自然盟友 生态批评 中西文化交流 
素心清谣:清贫自守与消费社会——读陶渊明札记被引量:1
《中州大学学报》2012年第3期9-13,共5页鲁枢元 
国家社科基金资助项目"自然在中国文学中的地位及其演替"(03BZW007)
一种健康的、淳朴的生活方式正在逐步被堕落的消费主义文化所取代,并对地球生态造成严重的破坏。消费文化与个人幸福之间的关系其实是微乎其微的,幸福生活的必要条件是和谐的社会关系、适当的劳作和自主的闲暇,并不绝对地依赖富有。要...
关键词:消费文化 陶渊明 清贫自守 生态批评 
中国传统自然主义文学精神的消亡——从陶渊明之死谈起被引量:3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1期156-164,共9页鲁枢元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03BZW007)的最终成果
陶渊明是中国传统自然主义文学精神的代表,随着"自然"的价值与意义在中国文学思潮中的流变,陶渊明的文学地位也在随之变化。20世纪以来,在现代启蒙理性与革命政治理念的双重挤迫下,陶渊明已经渐被时代遗弃。依据德里达的"幽灵学"理论,...
关键词:陶渊明 中国传统自然主义 文学史 幽灵学 
闲逸与生态时代劳动伦理——关于陶渊明回归诗学的再阐释被引量:1
《文艺争鸣》2012年第1期49-53,共5页鲁枢元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03BZW007)的最终成果
在中国古代著名诗人中,像陶渊明这样长期生活在底层、亲自从事劳动生产的诗人的确不多。因此,‘唠动”便成为当代陶渊明研究中的一个亮点,并被予以高度评价。
关键词:陶渊明研究 劳动伦理 生态时代 阐释 诗学 回归 劳动生产 诗人 
元问题:人与自然——关于陶渊明与卢梭、梭罗的比较陈述被引量:6
《文艺研究》2011年第2期31-39,共9页鲁枢元 马治军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自然在中国文学中的地位及其演替"(03BZW007)阶段性成果
"人与自然"问题是一个"元问题",在时间上先于、在空间上笼罩其他所有问题,是其他所有问题的根本。遗憾的是,现代人对它的解答长期处于层层迷误之中。中国古代诗人陶渊明、法国18世纪思想家卢梭、美国诗人兼学者梭罗,三位不同时代、不同...
关键词:人与自然 元问题 陶渊明 卢梭 陈述 梭罗 古代诗人 18世纪 
中国“精神生态”研究二十年被引量:19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5期45-52,共8页朱鹏杰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3BZW007)
"精神生态"作为一个学术用语,从提出到现在已有20余年,但国内学界对其并未形成一致的理解,使用上显得较为紊乱,更缺少系统的阐发。"精神生态"一语的发生、发展历程和使用现状表明,"精神生态"关注人类精神领域的健康洁净,关注作为精神性...
关键词:精神生态 精神生态学 文学艺术 
古典乌托邦·乌托邦·反乌托邦——读陶渊明札记被引量:5
《阅江学刊》2010年第4期143-148,共6页鲁枢元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自然在中国文学中的地位及其演替"(03BZW007)
在空间上,桃花源是一个封闭自守、绝不与外交通的世界;在时间上,桃花源中的时间如果不说是停滞的,也该是"循环"的,周而复始的。桃花源正是由于守护了自己的时间与空间,才成了与外面截然不同的另一个世界。将莫尔、培根们的"乌托邦"对照...
关键词:桃花源 乌托邦 生态批评 
地方·女性·人心——《喧哗与骚动》的生态批评视界被引量:3
《电影评介》2008年第23期107-108,共2页徐国超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批准号:03BZW007)的前期研究成果
在生态批评理论中,地方、女性与人心具有某种天然的同一性。福克纳的《喧哗与骚动》正是以这三个维度作为批判的视点,使作品在深层次上渗透着一种解构现代性意识形态假设的后现代精神。福克纳希望借此为现代人找回那种清冽、干净的感觉...
关键词:地方 女性 人心 生态批评 
另类的批判——《喧哗与骚动》的批判视点及其后现代启示被引量:1
《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08年第2期35-38,共4页徐国超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批准号:03BZW007)的部分研究成果
在生态批评理论中,地方、女性与人心具有某种天然的同一性。福克纳的《喧哗与骚动》正是以这三个维度作为批判的视点,使作品在深层次上渗透着一种解构现代性意识形态假设的后现代精神。福克纳希望借此为现代人找回那种清冽、干净的感觉...
关键词:生态批评 地方 女性 人心 启示 
“言外之意”——文学言语私有性的化生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3期142-144,共3页潘华琴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自然在中国文学中的地位及其演变"(03BZW007)
文学言语活动与个体生命有着密切关联,"言外之意"的生成与衍化,"言外之意"的存在并非由语言表达的局限性所导致,相反,"言外之意"是个体生命内在情感私密性的留存,同时也是文学言语私有性的化生。
关键词:言外之意 文学言语的私有性 语言的公共性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