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2BZW060)

作品数:13被引量:23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闫德亮金荣权更多>>
相关机构:河南省社会科学院信阳师范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东岳论丛》《学术交流》《中原文化研究》《江西社会科学》更多>>
相关主题:神话古代神话族群迁徙华夏苗族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文学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古代神话:民族精神的源头圣地被引量:3
《中州学刊》2018年第6期123-128,共6页闫德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早期民族迁徙融合与古代神话传播流变研究"(12BZW060)
中国古代神话是中华民族童年的历史,它孕育出了伟大的民族精神。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在"心系民众的责任意识、改造世界的自强性格、不畏艰难的担当品质、不屈不挠的追求禀性、勇于牺牲的无私情怀、和合同心的共进品格"的精神内涵滋养下,...
关键词:古代神话 民族精神 民族成长 
商人的发展及其神话浅说
《东岳论丛》2017年第7期152-159,共8页闫德亮 
国家社科规划项目"早期民族迁徙融合与古代神话传播流变研究"(12BZW060)阶段成果
商人以其始祖契封于商而得名。作为华夏集团中的一支中坚力量,商人发祥于河北南部、辗转发展壮大于河北河南山东一带,最后代夏而政,实现了由邦国向王国的转变,建立起了中国历史上第二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商朝。作为邦国的商人和作为王...
关键词:商人 发祥地 发展壮大 商神话 
周朝的文化建设与神话改造被引量:2
《学术交流》2017年第2期199-205,共7页闫德亮 
国家社科规划项目"早期民族迁徙融合与古代神话传播流变研究"(12BZW060)
周朝建立后,在对前朝文化"损益"的基础上积极进行文化建设。周朝的"天命观""祖神祭祀""社神崇拜"较前朝都有所改变。周朝对古代神话的改造,确立了中国古代神话的核心内容与基本体系。周朝主流文化的构建奠定了华夏文化的基础框架与民族...
关键词:周朝 文化建设 神话改造 
周人的发展壮大及其华夏观浅说
《内蒙古社会科学》2016年第6期55-60,共6页闫德亮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早期民族迁徙融合与古代神话传播流变研究"(编号:12BZW060)
与夏人商人同时代的周人,以农业立国得名。为了寻求更大的发展,周人几次辗转迁徙,积极主动同大族联姻,不断地征伐融合周边民族,分封诸侯建邦立国,建构起了强大的周王朝。周人的华夏观引领着周人的发展历程,周人弱小时从戎狄之俗,转机时...
关键词:周人 发展壮大 华夏观 
论凌家滩文化与东夷文化的关系被引量:3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5期131-135,共5页金荣权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6BZS035);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2BZW060);河南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基础研究重大项目(2015-JCZD-015)
凌家滩文化的主体源于东夷部族的大汶口文化,凌家滩文化中的太阳崇拜、鸟崇拜是东夷文化中最为突出和根深蒂固的文化现象;凌家滩人的龟灵崇拜是对大汶口文化中龟灵崇拜的继承与发展;凌家滩遗址中某些器物直接脱胎于大汶口文化。凌家滩...
关键词:凌家滩 淮河中游 皖中新石器 族群迁徙 文化融合 
从神话传说看徐国的族源与迁移被引量:2
《中州学刊》2015年第12期110-113,共4页金荣权 
国家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早期民族迁徙融合与古代神话传播流变研究"(12BZW060);河南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基础研究重大项目"先秦淮河流域族群分布;融合及其在中华民族形成过程中地位研究"(2015-JCZD-015)
徐国之族源可追溯到神话传说时代东方大神帝俊,帝俊也可称为后代东夷部族共同的祖先神。后来帝俊部落联盟发生分化,各个氏族独立发展,并向四方迁徙。其中仍居于山东一带的太皞和后来的少昊部族得以壮大,少昊之后大业有子曰伯益在舜时因...
关键词:徐国 徐国族源 东夷 淮夷 
秦人的发展及其神话的演变考论被引量:1
《东岳论丛》2015年第9期67-74,共8页闫德亮 
2012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早期民族迁徙融合与古代神话传播流变研究"(12BZW060)之阶段性成果
崛起于西方的秦人源于东方鸟夷部落联盟嬴姓部族。商末秦人先祖中潏率部族西迁,其"在西戎",为商"保西垂"。中潏后裔非子支族在周孝王时"邑之秦"而"号曰秦嬴",至此始有秦人,或曰秦民。尔后,秦人又折回头由西向东发展,最终统一了中国。秦...
关键词:秦人 民族迁徙 神灵崇拜 祖先图腾 神话 
新石器时期淮河上游的族群迁徙与文化融合被引量:1
《中原文化研究》2015年第4期58-64,共7页金荣权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早期民族迁徙融合与古代神话传播流变研究"(12BZW060);河南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基础研究重大项目"先秦淮河流域族群分布;融合及其在中华民族形成过程中地位研究"(2015-JCZD-015)阶段性成果
在新石器时代,淮河上游地区既有裴李岗—贾湖文化这样古老的本土文化,又有来自东方的大汶口文化、南方的屈家岭文化和西方的仰韶文化。各种文化在这里传播、碰撞、融合并发生新变,最终产生代表新石器晚期具有集大成意义的河南龙山文化,...
关键词:淮河上游 族群迁徙 裴李岗文化 屈家岭文化 大汶口文化 
从九黎到三苗再到苗族——兼论蚩尤神话与文化被引量:5
《贵州社会科学》2015年第5期105-113,共9页闫德亮 
2012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早期民族迁徙融合与古代神话传播流变研究"(12BZW060)
蚩尤所统领的九黎族是神话时代东夷集团继太昊、少昊之后崛起的最为强大的部落联盟,它们在与华夏集团黄帝部落联盟的涿鹿之战中或融合于华夏族,或迁徙至江汉地区形成三苗。三苗在与华夏集团尧、舜、禹部落联盟的战斗中或融合于华夏族,...
关键词:九黎 三苗 苗族 蚩尤 蚩尤文化 
楚人的华夏观及其神话论略被引量:3
《江西社会科学》2015年第1期119-125,共7页闫德亮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早期民族迁徙融合与古代神话传播流变研究"(12BZW060)
源于中原华夏族的楚人,在其所封楚蛮之地筚路蓝缕,励精图治,融楚蛮、并越濮、占诸夏,由"蕞尔之邦"到"地方五千里",由"蛮夷"而"华夏",成就了春秋战国时期强大的楚国楚民,壮大了华夏族,为统一的秦汉帝国及"华夏—汉族"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
关键词:楚人 华夏观 楚神话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