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

作品数:205被引量:2389H指数:26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沈桐立马中元高守亭刘熙明魏鸣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中国气象局江西省气象局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主题:暴雨数值模拟台风短时强降水降水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电子电信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基于三种聚类算法的雷暴系统识别效果对比研究
《暴雨灾害》2023年第3期334-345,共12页师正 吴子珉 孙京 胡佳瑞 管啸林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805002);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2021LAW-B05);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人才启动项目(2016r042,2020r093)。
为了评估不同聚类算法对雷暴系统的识别效果,进一步提高雷电临近预报能力,本文采用地闪定位数据和雷达反射率数据,利用基于密度的空间聚类(Density-Based Spatial Clustering of Application with Noise,DBSCAN)、快速搜索和查找密度峰...
关键词:雷暴 识别 闪电定位资料 聚类分析 机器学习 
河南省“21·7”极端暴雨灾害多区域间接经济损失评估被引量:7
《灾害学》2022年第4期45-51,共7页刘远 李莹 王国复 尹金方 张正涛 朱业玉 李宁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2021LASW-A20);国家气候中心2022年度气候研究开放课题青年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775103,41907395);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2021M690425)。
采用适应性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在地级尺度开展了河南省“21·7”极端暴雨灾害的间接损失评估。结果显示:①在当前的救助力度和重建速度情景下,此次极端暴雨灾害的重建期约为5年,总经济损失达到3793亿元,其中间接损失约为2444亿元,是直...
关键词:河南“21·7”极端暴雨 间接损失 投入产出模型 多区域 
接闪杆尖端形状对电晕放电的影响研究
《计算机与数字工程》2022年第12期2797-2802,共6页郭秀峰 纪梓煜 丁洁 章玲 高玥 
江苏省基础研究计划(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编号:BK20190147);江苏省高等学校自然科学研究面上项目(编号:19KJB170025);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电晕对高建筑物雷击过程影响的3D模拟研究”(编号:2021LASW-B04);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无锡研究生院研究生实践创新项目(编号:WXCX20210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面上项目“三维高分辨率‘全闪电’放电模块的建立及上/下行地闪差异性对比模拟研究”(编号:41875003)资助。
论文以三种常见的接闪杆尖端形状(圆柱形、圆锥形和半椭球形)为例,利用高压实验室研究了其尖端的电晕电流特征,同时建立对应的三维变网格尖端起晕数值模型,讨论了不同形状接闪杆的尖端起晕特性。综合实验和数值模拟结果可得:在相同的雷...
关键词:电晕放电 起晕面积 尖端形状 模拟实验 
郑州“7·20”暴雨的精细化特征及主要成因分析被引量:34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年第5期1-9,共9页任宏昌 张恒德 
中国气象局创新发展专项(CXFZ2021Z009);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2021LASW-A16);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8YFC150810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775111,41875131)。
为研究2021年7月20日郑州地区历史罕见暴雨洪涝灾害的精细化特征及其成因,基于实况观测和再分析资料,采用合成分析、距平分析等统计方法对此次暴雨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郑州“7·20”暴雨过程具有突发性极强、短时雨量极强、降水...
关键词:极端暴雨 洪涝灾害 水气输送 列车效应 地形影响 郑州“7·20”暴雨 
“21·7”河南特大暴雨过程的维持机制被引量:7
《气象与环境科学》2022年第4期1-12,共12页马圆 张稼乐 李林蔚 黄骏莉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2021LASW-A09)。
利用地面观测站降水观测数据、CRA再分析数据、NCEP再分析数据,采用天气分析与诊断的方法,研究了“21·7”河南特大暴雨过程的维持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本次过程有暴雨持续时间长、累积雨量大的特点。在过程期间,河南省对流层中、低层受...
关键词:“21.7”河南特大暴雨 维持机制 列车效应 湿位涡 天气诊断 
“21·7”河南极端暴雨多模式预报性能综合评估被引量:13
《大气科学学报》2022年第4期573-590,共18页栗晗 王新敏 朱枫 
中国气象局创新发展专项(CXFZ2021Z008,CXFZ2022J014);国家超级计算郑州中心创新生态系统建设科技专项(201400210800);河南省气象局重点项目(KZ202101);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2021LASW-A09)。
采用CRA、邻域TS评分、FSS等多种空间检验方法,对多个不同尺度业务数值模式在“21·7”河南极端暴雨过程中的预报性能进行了综合检验评估,并从低空急流、水汽辐合和热力条件等方面对模式偏差原因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1)在24 h大暴雨...
关键词:极端暴雨 对象检验 邻域空间检验 模式诊断分析 
基于雷达参量的湖北地闪预警方法及效果检验被引量:2
《气象》2022年第7期878-890,共13页苟阿宁 吴翠红 袁延得 冷亮 朱传林 韩芳蓉 吴涛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620104009);2019年湖北省气象局研究型业务发展专项(2019YJ 01-1);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2021年开放课题(2021LASW-B03)共同资助
利用天气雷达、探空资料,采用成熟的雷暴识别外推技术,比较有、无地闪活动时的概率密度分布和隶属度特征差异,提取雷达参量,采用模糊逻辑原理建立临近1 h地闪预警方法。分析表明,-25~-10℃高度层最大反射率因子(REF)和回波顶高是湖北地...
关键词:地闪 临近预报 模糊逻辑 决策服务 
闪电连续电流的光谱分析及通道温度特性研究被引量:2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22年第7期2069-2075,共7页王雪娟 许伟群 化乐彦 王海通 吕伟涛 杨静 袁萍 张其林 张袁瞰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005065);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BK20180805);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2020LASW-B14);中国科学院中层大气和全球环境探测重点实验室(LAGEO)开放课题(LAGEO-2019-07);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人才启动基金项目(2017r065);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XJDC202110300018)资助。
连续电流是闪电放电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子物理过程,它是指雷暴云局部电荷中心在回击之后沿原通道对地的持续放电过程。在连续电流阶段,原本发光微弱的通道其亮度有时会突然增强,这种现象被称为叠加了M分量,自20世纪连续电流被发现以来,国...
关键词:闪电连续电流 光谱 电流核心通道 电晕通道 温度 
豫北“21·7”极端暴雨过程特征及成因分析被引量:36
《气象》2022年第5期556-570,共15页苏爱芳 席乐 吕晓娜 崔丽曼 张宁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项目(2021LASW-A09);河南省2020年度国家超级计算郑州中心创新生态系统建设科技专项(201400210800);河南省科技攻关项目(212102310416);风云卫星应用先行计划(FY-APP-2021.0109)共同资助。
利用探空、地面自动站、多普勒雷达等观测资料及ERA5再分析产品,对2021年7月17—22日豫北地区的极端暴雨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极端暴雨过程具有强降水持续时间长、降水强度极端及地形影响明显等特征。极端暴雨过程发生于稳定的大尺...
关键词:极端暴雨 极端短时强降水 对流系统 低空急流 地形 冷池 豫北 
复盘河南“21·7”极端降水的可预报性及对决策气象服务的思考被引量:12
《气象与环境科学》2022年第2期38-51,共14页赵培娟 胡玉梅 孔海江 吕林宜 席乐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项目(2021LASW-A09);中国气象局·河南省农业气象保障与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应用技术研究基金项目(KM201902)。
2021年7月18日20时22日08时,500 hPa副热带高压异常偏北偏东,低纬度台风“烟花”与副高之间的东南风急流直达河南中部,与位于郑州、卢氏、南阳之间的强中尺度低涡系统共同作用,导致河南北中部出现历史罕见的极端暴雨过程。极端暴雨造成...
关键词:极端暴雨 复盘 可预报性 雨强 决策气象服务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