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1YJC760073)

作品数:4被引量:3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田中娟更多>>
相关机构:丽水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中国音乐学》《人民音乐》《中国音乐》《戏曲艺术》更多>>
相关主题:仪式音乐研究传奇故事班社鼓词经济供养更多>>
相关领域:艺术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4
视图:
排序:
浙南鼓词“唱夫人”仪式音乐研究被引量:1
《人民音乐》2014年第5期36-39,共4页田中娟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浙江菇民区音乐文化及其民俗特质研究"研究成果;项目编号:11YJC760073;2013年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学术攀登项目"瓯江流域鼓词唱夫人仪式音乐研究";项目编号:pd2013471
浙南鼓词“唱夫人”是流传于浙江南部瓯江流域的一种民间说唱形式和独特的民俗信仰活动。它以我国东南广泛流传的江南女神陈靖姑传奇故事为脚本,以唱鼓词的说唱形式进行仪式展演。此长卷鼓词流行于浙江丽水的莲都、云和、青田、缙云、...
关键词:仪式展演 鼓词 音乐研究 浙南 民间说唱 民俗信仰 传奇故事 流传 
二都戏的音乐形态及其演变被引量:1
《中国音乐学》2013年第4期118-123,共6页田中娟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浙江菇民区音乐文化及其民俗特质研究"(编号11YJC 760073);浙江省高校访问学者教师专业发展项目"非遗保护视域中的二都戏研究"(编号FX 2012061)研究成果
在二都戏的传承演变历程中,呈现了从曲牌体到板腔体的演进,其后发展成融高腔、昆腔、皮黄腔、滩簧、乱弹、明清俗曲等诸声腔共存的多声腔戏曲形式。由于菇民区香菇经济在"康乾盛世"时发展到鼎盛时期,又盛行佛道两教,于是在敬神娱神的过...
关键词:二都戏 音乐形态 音声形态 演变分析 
二都戏的田野调查研究
《中国音乐》2013年第4期228-234,238,共8页田中娟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浙江菇民区音乐文化及其民俗特质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1YJC760073;浙江省高校访问学者教师专业发展项目:"非遗保护视域中的二都戏研究"研究成果。项目编号:FX2012061;丽水学院2011年校级科研项目:"浙西南菇神庙会的祭祀仪式与仪式音乐研究"研究成果。项目编号:KXQ20112
二都戏是在浙江菇民区伴随着香菇历史文化和菇神信仰的民俗祭祀活动而产生的地方剧种。在历经数百年的发展历程中,其声腔、伴奏、表演等艺术手法日趋成熟,唱腔激昂奔放,表演粗犷朴实,其舞台语言、表演程式和板式运用独具特色。本文以田...
关键词:二都戏 民俗特质 演出习俗 艺术特征 生态现状 
二都戏的班社组织与经济供养模式研究被引量:1
《戏曲艺术》2013年第1期45-49,共5页田中娟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浙江菇民区音乐文化及其民俗特质研究"阶段性成果(编号:11YJC760073);浙江省教育规划课题<地方高校艺术教育与当地民间艺术资源开发的互动机制研究>研究成果(编号:SCJ228)
二都戏是产生于浙西南菇民区庆元县境内的地方戏曲,它的产生与发展与菇民的生产劳动和祭祀活动息息相关,本文将二都戏的班社组织及其独特的经济供养模式,置身于人类文化学的语境中进行认识,并从民族音乐学的角度来分析其产生、发展和传...
关键词:二都戏 班社组织 经济供养 模式研究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