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11JDSZ3016)

作品数:3被引量:17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聂国东石昌远陈红兵梁媛李世鹏更多>>
相关机构:东北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教育与职业》《河南教育(高教版)(中)》《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更多>>
相关主题:大学生交往手机依赖手机使用大学生行为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电子电信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3
视图:
排序:
手机使用对大学生行为影响分析及对策研究被引量:13
《教育与职业》2014年第15期185-187,共3页石昌远 聂国东 陈红兵 
2011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辅导员专项课题"大学生‘手机依赖’帮控对策的研究及实践"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批准号:11JDSZ3016)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的生活变得信息化、科技化、多元化,手机也逐渐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的必需品,潜移默化地改变着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习惯和思维方式。文章以调查问卷的统计分析为数据支撑,剖析了手机使用对大学生负面影响的根源,有...
关键词:手机使用 大学生行为 双重影响 对策 
异化理论下手机依赖的交往角色重建被引量:1
《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5期59-61,共3页石昌远 李世鹏 聂国东 
2011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11JDSZ3016)
借以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四重规定内涵出发,重新看待手机依赖的客观类别,试图揭示现代交往方式中手机依赖所导致的人与人间交往的主体性缺失、自我性矛盾与意义性障碍。按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意旨指导,坚持交往的主体互动、自...
关键词:异化理论 手机依赖 大学生 交往角色 
交往视域下的大学生手机依赖角色探究被引量:3
《河南教育(高教版)(中)》2013年第9期18-19,共2页石昌远 聂国东 梁媛 
2011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辅导员专项课题"大学生‘手机依赖’帮控对策的研究及实践"(编号:11JDSZ3016)
借助哈贝马斯对现代社会中生活世界下交往行为的关键意义认识,从手机使用的客观现象出发,指出大学生在运用手机交往中的多样偏向,从而进一步揭示大学生在手机依赖上的三种角色:沟通依赖、功能依赖与品牌依赖。
关键词:交往理论 大学生 手机依赖 思想政治教育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