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174033)

作品数:6被引量:17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李晓岑贠雅丽刘杰覃椿筱王文君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科技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凉山彝族自治州博物馆更多>>
相关期刊:《考古与文物》《江汉考古》《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更多>>
相关主题:铜器出土铜器出土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6
视图:
排序:
云南云龙坡头出土铜斧的科学分析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2016年第4期76-82,共7页徐润 李晓岑 解浩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51174033);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人才启动经费资助(2016204)
为研究滇西特别是古哀牢地区的古代铜器制作技术,采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能谱分析等实验方法,对滇西云龙县坡头村出土的11件铜斧进行分析与研究。结果表明:云龙铜斧材质以Cu-Sn二元合金为主,另有Cu-SnAs三元合金。普遍存在硫化物夹杂...
关键词:云龙坡头 古哀牢 铜斧 合金 技术 
云南剑川海门口遗址第三次发掘出土铜铁器的分析及其年代被引量:12
《考古与文物》2016年第3期120-128,F0002,共10页李晓岑 闵锐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51174033);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人才启动基金的资助
为研究云南剑川海门口遗址出土铜铁器的制作技术及其年代,本文对第3次发掘出土的17件铜器和3件铁器进行了成分分析,部分器物进行了显微组织观察。结果表明海门口遗址出土铜器的合金元素有铜、锡、铅、锑、砷等多种成分,当时已有较多的...
关键词:剑川海门口 铜器 铁器 春秋到战国时期 
云南洱源北山土坑墓出土铜器的初步研究被引量:4
《江汉考古》2015年第3期109-115,共7页李晓岑 刘杰 贠雅丽 杨德文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51174033)资助
为研究云南洱海区域青铜文化的金属技术,该文对滇西北的洱源县三营乡北山土坑墓地出土13件铜器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发现该土坑墓地出土的铜器材质有多样化的特色,除主要是红铜和铜锡合金外,个别样品出现了铜锡铅合金(Cu-Sn-Pb)、铜铅锑合...
关键词:铜器 铜锡砷合金 铜铅锑合金 镀锡技术 
云南祥云县红土坡石棺墓出土铜器的再研究被引量:3
《大理学院学报(综合版)》2014年第9期1-6,共6页李晓岑 苏君川 杨伟林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174033)
云南祥云县红土坡石棺墓发掘出土了大量的铜器。这些铜器制作精美,类型丰富,堪称洱海区域青铜文化的典型代表。为进一步研究祥云红土坡石棺墓出土铜器的制作工艺,对20世纪80年代两次发掘祥云红土坡石棺墓所出土各类铜器(包括剑、矛、钺...
关键词:祥云红土坡 铜器 成分分析 铸造 镀锡 
云南德钦永芝古墓葬出土铜铁器的初步分析被引量:2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2014年第5期148-154,共7页李晓岑 贠雅丽 和桂华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项目批准号:51174033)的研究成果
德钦县位于云南省西北部横断山脉地段,是北方青铜文化传入云南的重要地区。为研究滇西北地区青铜时代的金属技术,采用金相观察和化学成分分析方法,对德钦永芝战国末至西汉早期的古墓葬出土铜铁器进行了研究。分析的11件铜器中,发现其材...
关键词:德钦永芝 铜锡合金 铜砷金属 砷白铜 块炼渗碳钢 
四川盐源地区出土青铜钺的科学分析被引量:2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第2期26-29,36,共5页王文君 李晓岑 覃椿筱 刘弘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51174033)
为研究川南地区古代青铜制作技术,利用金相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能谱分析仪,对四川盐源地区出土的8件铜钺进行了初步的科学分析.结果表明这些铜钺有红铜、锡青铜、铅锡青铜三种材质,以锡青铜为主,合金配比不理想.制作方式有铸造及热锻两种方...
关键词:盐源 青铜钺 金相 合金成分 文化交流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