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06XJL014)

作品数:6被引量:23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郭俊华任保平安树军更多>>
相关机构:西北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当代经济科学》《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更多>>
相关主题:新农村建设西部资源富集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经济增长质量社会主义新农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6
视图:
排序:
西部资源富集区新农村建设的矛盾分析——以陕北为例
《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08年第4期46-49,共4页安树军 任保平 
国家社科基金(06XJL014);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05B-ZD033);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NCET-060890);西安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05M108)
结合陕北地区在新农村建设中的矛盾,分析西部资源富集区农村产业结构不合理、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严重和生态环境严重恶化的特殊性,认为由于不合理的税收制度,经济发展缺乏有效的组织网络体系以及基础薄弱和发展能力不足,"国富"与"民穷"成...
关键词:西部资源富集区 新农村建设 制度 组织 能力 
西部资源富集区新农村建设中的矛盾及其解决对策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3期9-13,共5页安树军 任保平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6XJL014);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05BZ&D033);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NCET-06-0890);西安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5M108)
西部资源富集农村农民收入低、产业结构不合理、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落后、农民组织化程度低、生态环境严重恶化,"国富民穷",成为这类农村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这主要是由于体制和制度体系不完善,经济发展缺乏有效的组织网络体系,基础薄...
关键词:西部资源富集区 新农村建设 制度 组织 能力 
西部资源富集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特殊性
《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08年第3期83-86,共4页郭俊华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06XJL014);陕西省社科规划办与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共同立项省社科基金项目(06D002Z)
西部资源富集区是指拥有较高丰度的自然资源,但经济暂时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的一类区域。其经济发展的一般特征有:经济不发达,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较低;资源丰富,产业结构以农业和资源采掘业为主;资源开发强度大,生态环境问题比较突出。...
关键词:资源富集区 西部资源富集区 新农村建设 
我国西部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理论思考被引量:9
《当代经济科学》2007年第4期57-62,共6页郭俊华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西部资源富集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经济学分析"(06XJL014);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西部欠发达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模式研究"(06D002Z)
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工业反哺农业是我国工业化中期阶段新型工农关系和城乡关系的概括。根据西部地区大多数农村自然条件差、民族聚居区多、经济发展落后等自然和经济的实际情况,从西部地区存在双层刚性二元经济结构、...
关键词:西部地区 新农村建设 特殊性 制约性 实现机制 
西部资源富集区新农村建设的观察与思考被引量:9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3期5-11,共7页任保平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05BZ&D033);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NCET-06-0890);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6XJL014);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5D001Z);西安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5M108)
为了探讨中国西部地区资源富集区新农村建设的状况,采用文献分析等方法,分析中国西部资源富集地区的增长质量与发展能力,结果表明:西部资源富集区近年来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和地区国内生产总值均增长很快,但是由于资源工业的产业链条短、...
关键词:西部资源富集区 新农村建设 经济增长质量 发展能力 
东西部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比较与思考被引量:7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3期19-26,共8页郭俊华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6XJL014);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6D002Z)
为了阐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多层次性,采用数据分析和文献分析等方法,分析中国东西部地区新农村建设的同一性和手段的差异性,结论是通过东西部地区城乡关系和工农关系的统计分析,指出东西部地区由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基础不同,农村经...
关键词:东西部地区 新农村建设 社会主义新农村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