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08YBB192)

作品数:8被引量:35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罗湖平朱有志魏来龙兴海胡项连更多>>
相关机构:湖南商学院湖南农业大学湖南省社会科学院湖南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经济地理》《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西北人口》更多>>
相关主题:复合行政土地流转城乡一体化进程城乡一体化义务教育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建筑科学文化科学社会学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8
视图:
排序:
“两型”社会建设中的农户土地转出意愿分析——以长沙大河西先导区为例被引量:4
《西北人口》2011年第5期19-22,共4页罗湖平 胡项连 魏来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编号:08&ZD016);湖南省社科基金项目(编号:08YBB192)联合资助
对长沙大河西4个典型土地流转示范村进行农户土地转出意愿问卷调查,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农户土地转出意愿及影响因素。在5%水平下,对土地转出意愿具有显著的影响因素有中介组织、就业类型、家庭总收入、土地流转合同和家庭总人口...
关键词:农户意愿 Logistic模型:土地流转 
基于复合行政理论的“3+5”城市群合作模式研究被引量:5
《经济地理》2011年第6期947-953,共7页罗湖平 龙兴海 朱有志 
湖南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编号:2007ZK3071);湖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编号:08YBB192)联合资助
正视"3+5"城市群合作中"3"与"5"的异质性,运用复合行政理论,建构了"3+5"城市群双重扩张式动态合作模式。从地级市城镇圈和长株潭城市群两个层面分析了合作模式的内外扩张式合作思路,进一步考察了合作模式的运行主体及运行机理,提出了合...
关键词:“3+5”城市群 复合行政 合作模式 
城乡统筹发展中的农地流转推进模式探讨——以长沙市大河西先导区为例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2期33-37,共5页罗湖平 魏来 
湖南省社科基金项目(项目编号:08YBB192)
土地流转问题一直是影响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加快农村土地合理流转,是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必由之路。在城乡统筹发展背景下,总结长沙大河西先导区农地流转经验,审视流转中的问题,提出农地流转的"6+6"推进模式。
关键词:城乡统筹 土地流转 “6+6”推进模式 
我国区域城市化水平差距的动态测度研究被引量:1
《湖北农业科学》2011年第7期1360-1364,共5页罗湖平 王良健 
湖南省社科基金项目(08YBB192);湖南省教育厅科研项目(07C416)
借鉴国内外学者对中国区域经济差距的分析方法,以人口城市化率为主要指标,对1978年以来我国东、中、西三大区域城市化水平差距进行动态的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三大区域区际差距不断扩大,区内差距总体缩小而全国总体差距趋于扩大;结合经...
关键词:城市化水平 区域差距 动态测度 趋同 
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共生机理探讨被引量:16
《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第5期3090-3093,共4页罗湖平 朱有志 
湖南省社科基金项目(08YBB192);湖南省教育厅科研项目(07C416)
基于共生理论视角透析城乡一体化进程,赋予城乡系统以鲜活生命体,各中心城市、中小城镇以及农村成为其能量互换、信息交流的共生单元,积极探寻城乡共生体与环境间的动态双向激励举措和共生界面优化的共生机制,力促城乡系统早日达到对称...
关键词:城乡一体化 共生 对称互惠共生 一体化共生机理 
“G—D—F复合安置”模式的提出、构建与实证被引量:1
《西北人口》2010年第5期1-5,共5页罗湖平 李松柏 陈旋 袁青 
湖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大河西先导区城乡统筹发展模式探究"(08YBB192)阶段性成果
当前我国失地农民的安置中存在比较突出的问题和尖锐的矛盾,如何安置失地农民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基于博弈论与复合行政理论对失地农民进行安置研究,提出了具有普适性的"G—D—F复合安置"模式,其运行过程模型对安置主体进行了动...
关键词:失地农民 G—D—F复合安置模式 五位一体 复合行政 博弈 
中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体制的理性回归之路——基于公共产品理论的视角分析被引量:5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2期68-71,100,共5页罗湖平 
湖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编号:08YBB192)
考察中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体制的变迁,可梳理成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依据农村义务教育产品的公共性偏向,细分为五个不同时期加以审视,发现它经历了一条由"私人性长期发展—私人性松动—低层次公共性实现"的第一次自然回归和"低层次...
关键词:农村义务教育 投入体制 公共产品理论 理性回归 
中国农村公共交通服务供给研究被引量:3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4期39-43,共5页罗湖平 
湖南省社科基金项目(08YBB192);湖南省教育厅科研项目(07C416)
在界定农村公共交通服务内涵的基础上,透视其公共产品属性和私人产品属性,通过构建供求均衡模型,认为在农村公共交通服务中,公共部门和市场的共同供给才是有效率的。目前,政府是我国农村公共交通服务的有效供给主体,但政府主导下的农村...
关键词:农村公共交通 有效供给 混合产品 中国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