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2CZW045)

作品数:22被引量:52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黎国韬李兴文邓淑兰更多>>
相关机构:中山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宗教学研究》《学术研究》《文学遗产》《文史知识》更多>>
相关主题:大曲教坊戏剧大乐搬演更多>>
相关领域:艺术文学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宋辽金元明宫廷傩仪钩沉被引量:3
《南大戏剧论丛》2015年第2期34-43,共10页黎国韬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汉唐戏剧新考”(批准号:12CZW045)的阶段性成果
通过史料钩沉和分析可知,北宋后期、南宋、辽金、明朝末年均有宫廷傩仪的施行,只有元朝一代,可以算作宫廷傩仪的衰亡时期。据此不但可以勾勒出唐五代以后宫廷傩仪的发展历程,也可以进一步说明:清人关于宫廷傩仪不见于正史的说法是不准确...
关键词:宋辽金元明 宫廷 傩仪 密宗 原始信仰 
敦煌遗书戏剧乐舞问题再补述
《艺苑》2015年第4期6-9,共4页黎国韬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汉唐戏剧新考"(批号:12CZW045)
对敦煌遗书《俗务要名林》中的"嘲、嫽哢、叫噪、谜"等问题作出考析,可以得出以下新的观点:其一,嘲不仅是普通的嘲笑,也不仅是文人的文字游戏,它还是唐宋时期艺人们于宴会上即席表演且较有难度的伎艺,并在元杂剧中获得了进一步的发展;其...
关键词:敦煌遗书  嫽哢 叫噪  
《五羊仙》大曲队舞释论被引量:2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15年第2期85-94,共10页黎国韬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汉唐戏剧新考"(批准号:12CZW045)
朝鲜人郑麟趾等编《高丽史·乐志》的"唐乐"部分详细记载了北宋徽宗时传入朝鲜的七套"大曲",《五羊仙》乃其中之一;它较为完整地反映了北宋宫廷大曲队舞的表演形态,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它还与广州的"五羊仙传说"有内在联系,其产生与传...
关键词:《五羊仙》 大曲 队舞 注释 五羊仙传说 
历代教坊制度沿革考——兼论其对戏剧之影响被引量:9
《文学遗产》2015年第1期121-136,共16页黎国韬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汉唐戏剧新考"(项目编号12CZW045)成果
从唐武德初至清雍正七年,教坊存在了一千一百余年。自沿袭角度而言,几乎历朝历代皆设教坊,而且以掌管散乐、杂戏、俳优、乐户为主。自变革角度而言,则教坊制度至少经历了十二次较为重大的变化,以及在重大变化带动下的一系列中、小型变...
关键词:教坊制度 沿袭 变革 古代戏剧 
《宋书·乐志》十五大曲流行年代补证——兼论《阿干之歌》与《真人代歌》
《艺苑》2015年第1期34-38,共5页黎国韬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汉唐戏剧新考"(批号:12CZW045)
《宋书·乐志》载有清商瑟调"十五大曲"的曲辞,是目前所能见到的最早的大曲文献实例,其流行与当时清商署之设置、功能与性质有密切关系。由于西晋一朝乐官机构改革力度相当大,变更了曹魏清商署音乐表演局限于皇宫殿阁的特点,从而推动了...
关键词:十五大曲 西晋 清商署 《阿干之歌》 《真人代歌》 
再论孙悟空与傩仪方相氏被引量:1
《宗教学研究》2014年第4期273-278,共6页黎国韬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汉唐戏剧新考”(12CZW045)、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攻关项目“《全明戏曲》编纂及明代戏曲文献研究”(10&ZD105)阶段性成果
章军华《原型的再生:孙悟空与方相氏》提出了明代小说《西游记》主角孙悟空的原型为傩仪"方相氏"一说,为原始宗教与古典文学的跨学科研究开辟了新的路径。然而,章说抛开"猴形"这一关键因素去探讨孙悟空的原型,其缺陷也显而易见。事实上...
关键词:西游记 孙悟空 傩仪 方相氏 
元代戏剧若干问题考
《艺苑》2014年第5期20-23,共4页黎国韬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汉唐戏剧新考"(批号:12CZW045)
对元代戏剧中的旦本末本数量、男女主唱演员、楔子演唱特征等问题作出探讨,可以得出以下一些观点:其一,元杂剧的末本数量要远远多于旦本,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二,元人关于杂剧女伶的记载要远远多于男伶,这与末本多于旦本的...
关键词:旦本 末本 男女主唱演员 楔子 演唱 院本 
清乐戏剧戏弄考略被引量:1
《戏曲研究》2014年第1期164-180,共17页黎国韬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汉唐戏剧新考”(批准号:12CZW045)的阶段性成果
清商乐又名"清乐",是汉唐时期极为流行的歌舞乐曲。学界一般认为,清乐包括魏晋清商三调、相和曲、南朝清商新声、杂舞曲、琴曲等几个组成部分。在这批歌舞乐曲当中,还包含了一些戏剧。
关键词:清乐 凤将雏 文康乐 凤归云 《陌上桑》 清商三调 《乐府诗集》 百一诗 唐曲 任半塘 
飘色的起源与历史发展被引量:7
《文化遗产》2014年第1期143-148,159,共7页李兴文 黎国韬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汉唐戏剧新考"(项目批准号:12CZW045)的阶段性成果
飘色是融合戏剧、舞蹈、杂技、装饰等于一身的民间艺术活动,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广泛流行于广东的广州、湛江、中山、江门、韶关等地。其远源是古代宗教中的行像仪式,而直接产生于宋明时期的高台展示艺术――台阁(抬阁),其后则发展出水...
关键词:飘色 沙湾 行像 台阁 
五代十国乐官述略——兼论戏剧乐舞问题被引量:1
《中原文化研究》2014年第1期113-117,共5页黎国韬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汉唐戏剧新考"(12CZW045)阶段性成果
五代十国时期,宫廷乐官主要有太常乐官和教坊乐官两大类,这种制度在架构上虽与唐朝近似,但太常乐官与教坊乐官之间的关系及彼此间势力的消长却较唐时大为不同。此外,五代十国乐官制度体现出承唐启宋的特点,尤其是教坊地位的提高、宴乐...
关键词:五代 十国 太常乐官 教坊乐官 戏剧乐舞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