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1BKS005)

作品数:39被引量:63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刘冠军任洲鸿尹振宇陈晨马莎莎更多>>
相关机构: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曲阜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山东工商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兰州学刊》《海派经济学》《东南学术》《河北经贸大学学报》更多>>
相关主题:中国梦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高校思政课融入高校劳动价值论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哲学宗教政治法律文化科学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资本有机构成变化趋势及其对就业的影响研究被引量:1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20年第5期62-73,共12页刘冠军 李鑫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和成果文库项目“马克思‘科技-经济'思想及其发展研究”(11BKS005,19KKS004);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自主选题“马克思‘科技-社会'思想及其发展研究”(中宣干字[2016]133号)的阶段性成果。
马克思的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规律在当今数字经济发展背景下发生了深刻变化,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技术对资本有机构成的影响不再呈现线性关系,不同产业内科技的进步也不是仅仅使得资本有机构成趋向提高,可能带来其他的结果。资本有...
关键词:资本有机构成 高质量就业 产业结构 人工智能 数字经济 
马克思“科技—经济”思想形成的科技社会历史根源和现实基础研究
《马克思主义学刊》2020年第1期7-16,共10页刘冠军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马克思‘科技—经济’思想及其发展研究”(11BKS005);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自主选题“马克思‘科技—社会’思想及其发展研究”(中宣干字〔2016〕133号)
马克思"科技—经济"思想的形成,不仅有其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和技术迅猛发展,以及在经济社会得到了广泛应用的科技社会历史根源,而且有其坚实的科技社会现实基础。这一思想的形成,是马克思对近代自然科学产生和技术进步的科技社会历史根...
关键词:马克思 “科技—经济”思想 科技社会历史根源 科技社会现实基础 
马克思“科技—经济”思想及其发展研究的动因和意义
《马克思主义学刊》2019年第4期1-8,共8页刘冠军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马克思‘科技—经济’思想及其发展研究”(11BKS005);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自主选题“马克思‘科技—社会’思想及其发展研究”(中宣干字[2016]133号)
现代化所反映的人类文明之深刻变化,既呈现为科技进步和创新所驱动的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也展现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所牵动的科技进步和创新的历史。中国的现代化作为人类现代化进程中的大事件和大变革,同样面对着科技与经济的结合以及...
关键词:马克思 “科技—经济”思想 发展研究 研究动因 
科技型生产方式下剩余价值生产方法的系统考察被引量:1
《齐鲁学刊》2019年第2期104-112,共9页刘冠军 陈晨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马克思‘科技-经济’思想及其发展研究"(11BKS005);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自主选题"马克思‘科技-社会’思想及其发展研究"(中宣干字[2016]133号)
科技革命和工业革命的双轮驱动,催生了现代市场经济社会的科技型生产方式。伴随生产方式的这一深刻变革,剩余价值生产方法也在不断地创新发展。依据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对现代科技型生产方式下的剩余价值生产进行系统...
关键词:剩余价值 剩余价值生产方法 现代科技型生产方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科学—技术—工业”作为资本存在的积极扬弃——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研究
《马克思主义学刊》2017年第4期37-47,共11页刘冠军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马克思’科技—经济’思想及其发展研究”(11BKS005);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自主选题“马克思’科技—社会’思想及其发展研究”(中宣干字(2016)133号);北京市宣传文化高层次人才培养资助项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马克思主义研究”(2016XCB159)的阶段性成果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基于'资本一劳动'二元对立的理论框架,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双重对象性关系相统一的维度,形成了'第一次试图对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进行批判性考察'的'第一个分析范式'——对象性存在视域...
关键词:马克思 “科学—技术—工业” 资本存在 积极扬弃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科技进步对城镇职工性别工资差异的影响被引量:5
《经济与管理研究》2017年第11期50-57,共8页刘仁宝 刘冠军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马克思‘科技-经济’思想及其发展研究”(11BKS005);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自主选题项目“马克思‘科技-社会’思想及其发展研究”(中宣干[2016]133号);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蓝色经济区海洋产业公司治理结构与劳动关系协调运行机理的实证研究”(11DGLZ04)
现阶段中国劳动力市场仍存在性别歧视问题,相关学者多采用差异分解方法对性别工资差异问题进行实证研究,由于难以直接得到各个行业或职业的女性和男性平均工资,而使用了基于模型假设的模糊数据分析与计量以得到近似数据,使得结果与实际...
关键词:科技进步 性别工资差异 收入分配差距 工资倾向系数 
基于“科学—技术—工业”分析范式的科技异化批判——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研究
《马克思主义学刊》2017年第3期1-10,共10页刘冠军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马克思‘科技—经济’思想及其发展研究”(11BKS005);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自主选题“马克思‘科技—社会’思想及其发展研究”(中宣干字[2016]133号);北京市宣传文化高层次人才培养资助项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马克思主义研究”(2016XCB159)的阶段性成果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根据资本主义社会'资本一劳动'二元对立的社会现实,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双重对象性关系相统一的维度,形成了'第一次试图对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进行批判性考察'的'第一个分析范式',即对...
关键词:马克思 科技异化批判 “科学—技术—工业”分析范式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基于“科学—技术—工业”分析范式的劳动异化批判——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研究
《马克思主义学刊》2017年第2期1-10,共10页刘冠军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马克思’科技一经济’思想及其发展研究”(11BKS005);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自主选题“马克思’科技一社会’思想及其发展研究”(中宣干字[2016]133号);北京市宣传文化高层次人才培养资助项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马克思主义研究”(2016XCB159)的阶段性成果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在'资本—劳动'二元对立的理论框架中,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双重对象性关系相统一的维度,形成了他'第一次试图对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进行批判性考察'的'第一个分析范式'——对象性存在...
关键词:马克思 劳动异化批判 “科学—技术—工业”分析范式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对象性存在视域中“科学—技术—工业”分析范式的内在构成——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研究
《马克思主义学刊》2016年第4期66-74,共9页刘冠军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马克思‘科技一经济’思想及其发展研究”(11BKS005);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自主选题“马克思‘科技—社会’思想及其发展研究”(中宣干字[2016]133号);北京市宣传文化高层次人才培养资助项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马克思主义研究”(2016XCB159)的阶段性成果
本文通过对《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研读,系统地考证和梳理马克思对象性存在视域中的'科学—技术—工业'分析范武的内在构成,即对象性存在的工业、科学、技术及其三者的内在关联,进一步揭示这一分析范式不仅在马克思的整个思想发展...
关键词:马克思 对象性存在 “科学—技术—工业”分析范式 内在构成 
非物质生产领域劳动者价值创造研究——基于微笑曲线视角被引量:3
《马克思主义学刊》2016年第1期188-197,共10页尹振宇 任洲鸿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基于分工演进的包容性劳资关系研究(14BJL037);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马克思“科技—经济”思想及其发展研究(11BKS005);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57批面上项目:基于分工演进的当代中国劳资关系研究(2015M570193)
非物质生产劳动是否创造价值,一直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争论的热点,至今尚无定论。然而,随着科学技术与商品生产日益紧密结合,对传统劳动价值论进行适当'外延'的理论主张逐渐获得更多的实践支撑,也为劳动价值论在非物质生产领域中的应用...
关键词:劳动价值论 非物质生产领域 微笑曲线 服务业之谜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