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故事(传统)》

作品数:3564被引量:3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中国故事(传统)》
主办单位:湖北长江报刊传媒(集团)有限公司
最新期次:2023年12期更多>>
发文主题:故事文学作品现代文学文学当代文学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经济管理文化科学政治法律更多>>
发文作者:覃会优迟宇宙张青王婧娴王晨更多>>
发文机构:上海外国语大学湖北大学辽宁师范大学内蒙古财经大学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元宵节说灯谜
《中国故事(传统)》2023年第12期3-5,7,共4页范云飞 
先圣有言,“安上治民,莫善于礼;移风易俗,莫善于乐”。中国礼乐传统流传数千年,政教互动,礼俗教化,桑然大备,为中国文化一大特色。然近代以来,西风东渐,中国礼乐传统颇受争议。当今中国,经济勃兴,国力崛升,文教再造,礼乐复兴亦适逢其时...
关键词:传统文化研究 学术团队 礼乐传统 移风易俗 适逢其时 重点研究基地 元宵节 西风东渐 
杜甫的新年
《中国故事(传统)》2023年第12期6-7,共2页范云飞 
大历三年,是杜甫人生中的倒数第三年。这一年,杜甫57岁。在“人生七十古来稀”的唐朝,尤其对于一位饱经忧患的诗人,57岁的杜甫已颇显耄耋之态。
关键词:杜甫 大历三年 三年 
抗战语境下艾青与穆旦诗歌中的“土地”意象——以《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和《赞美》为例
《中国故事(传统)》2023年第12期8-13,共6页魏雪梅 
一、抗战母题与土地意象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巨大的灾难在中国的土地上惊人地展开,面对山河破碎的景象,为了早日争取民族自由、独立,文艺工作者们结成了最广泛的抗战文艺战线,试图以文艺创作为武器,唤醒中国大地上的人们。于是,战...
关键词:文艺战线 文艺工作者 文艺创作 抗战诗歌 艾青 抗战语境 抗战文艺 穆旦诗歌 
趣说“媛”字的词义演变
《中国故事(传统)》2023年第12期14-17,共4页马玲 
由古至今,“媛”字的词义在汉语使用中逐渐变化。“媛”字的词义演变,一方面反映了词义演变的内在规律,另一方面反映了社会的发展变化。我们通过对“媛”字字形、读音及同义的字词差异进行梳理分析,来探究“媛”字发生词义演变的内在原因。
关键词:词义演变 汉语使用 梳理分析 内在规律 内在原因 字词 
释读彝族诗文论的审美特性、价值功能与人文关怀
《中国故事(传统)》2023年第12期18-20,共3页林长磊 
一、彝族诗文论中的审美特性举奢哲在彝族诗文论家中的地位甚重,常被称为“先师”。举奢哲对文艺理论的一个重要贡献就是对“诗骨”概念的创造,与举奢哲同时代的阿买妮又对这一理论进行了深入的阐发,对诗骨的定义以及表现方式进行了完善...
关键词:举奢哲 文艺理论 诗歌写作 审美特性 诗文 彝族 人文关怀 阿买妮 
地域文化视阈下乔叶的小说创作
《中国故事(传统)》2023年第12期21-25,共5页王翠云 
地域文化与作家文学创作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地域可以说是某些特定的地理范围,所谓“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人都是在特定的地域中成长并积淀出文化思想,这种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出生于河南省修武县的乔叶,以细腻的女性写作见长,故事情...
关键词:一方水土 女性写作 文化视阈 乔叶 地域文化 文学创作 小说创作 修武县 
武汉长江大桥:跨越百年的世纪梦想
《中国故事(传统)》2023年第12期26-27,共2页李秉轩 
今天,横跨长江两岸的大桥早已数不胜数。江底还隐藏着数条隧道,方便人们越过这当年的“天堑”。但我们还是想再回望“万里长江第一桥”,再看看那梦想开始的地方。
关键词:武汉长江大桥 万里长江 长江两岸 隧道 梦想 
南都迎立福王的权力斗争考辨
《中国故事(传统)》2023年第12期28-35,共8页王天翼 姚瑞 
李自成攻破北京后,明朝的残余势力在中国南方拥立新皇,建立了弘光政权,史称南明。本文就南明史料中记载出入较大的几个问题进行考据与辨析,尽可能清晰地还原南明弘光政权的建立过程。
关键词:弘光政权 权力斗争 残余势力 南明史料 李自成 
从《冥报记》“窦轨”条看玄武门之变的地方蔓延
《中国故事(传统)》2023年第12期36-41,共6页方一然 
武德九年(626)六月四日发生的玄武门之变,是初唐政治史上的著名军事政变。历来有关玄武门之变的研究,大多从两唐书等史料出发,察其微言,围绕以李世民、李建成、李渊三人为首的政治集团,考究政变的性质及成因,力求一探玄武门之变的“真...
关键词:玄武门之变 李世民 《冥报记》 军事政变 两唐书 贞观之治 政治史 微言 
梦醒时分:1895年前后中国人的日本观
《中国故事(传统)》2023年第12期42-46,共5页宋茜茜 
1887年,曾纪泽写下一篇文章《中国先睡后醒论》,认为中国现在虽然面对内忧外患的困境,但是“不过似人睡,固非垂毙也”。中国已经从睡梦中醒过来了,只是需要时间恢复体力。文章甚至还安抚西方各国不必为中国的强大而担忧,因为“中国从古...
关键词:曾纪泽 中国人的日本观 一篇文章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