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西方哲学研究》

作品数:340被引量:154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清华西方哲学研究》
主办单位:清华大学哲学系
最新期次:2024年1期更多>>
发文主题: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哲学柏拉图现象学更多>>
发文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自然科学总论政治法律更多>>
发文作者:吕纯山刘玮张伟特邓晓芒陈斯一更多>>
发文机构: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海德堡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留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宗教性生存伦理视域下的超越与有限——基于关系本身视角与形式显示方法
《清华西方哲学研究》2024年第1期312-324,共13页邓定 
在《基督教与儒家:宗教性生存伦理的两种范型》中,田薇提出“宗教性生存伦理”这个标志性概念,并将基督教与儒家作为宗教性生存伦理的两类范型加以对勘。本文尝试阐明,“宗教性生存伦理”实质上是基于关系本身视角提出的实存论概念。面...
关键词:宗教性生存伦理 超越 有限性 关系本身 形式显示 
亚里士多德的实体分离问题
《清华西方哲学研究》2024年第1期139-158,共20页张雨凝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中的数学哲学研究”(2024M752972);河南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第八卷译注与研究》”(2025ZDJH-898)的资助
分离作为实体标准之一向来是亚里士多德哲学中的基础问题。按照《形而上学》Z和H卷的基本观点,形式是首要实体,比复合物更是可分离者。但H 1复合物绝对地分离之说使一些学者认为形式不满足实体分离标准。本文分析了分离之为实体标准的根...
关键词:实体 分离 形式 复合物 《形而上学》 
支持死刑和反对自杀在康德的道德哲学中自洽吗?
《清华西方哲学研究》2024年第1期243-258,共16页钟伟岸 
在法哲学领域,康德一直被认为是一个铁杆的报应主义者(retributivist),而他对死刑的支持态度也在学界众所周知。近年来,欧美学界流行一种新的观点。这种新观点认为:康德的死刑学说并不能在他的伦理学框架里面自洽。于是,出现另一批学者...
关键词:康德 伦理学 死刑 自杀 绝对命令 法权原则 德行原则 
灵魂回忆说如何解决美诺悖论的探究问题?被引量:1
《清华西方哲学研究》2024年第1期118-138,共21页左逢源 
柏拉图在《美诺》中借美诺之口提出了美诺悖论,或“探究两难”。从文本上看,柏拉图紧接着提出了灵魂回忆说,但灵魂回忆说能否解决美诺悖论,学界一直存在争议。本文试图论证,灵魂回忆说是对美诺悖论的正面反驳,不仅反驳了“认知空白”状...
关键词:美诺悖论 认知空白 知识 信念 
后果主义与苛求性反驳——对后果主义的一个辩护
《清华西方哲学研究》2024年第1期223-242,共20页史季 
苛求性问题(Demandingness Objection)是后果主义一直以来面临的几个主要问题之一。该反驳意见认为后果主义关于行为正确性的评价标准对我们来说太严苛了,它比我们日常的道德直觉要更高。许多学者采取了不同的策略来回应这一反驳为后果...
关键词:后果主义 苛求性问题 行为者中心 整体后果 
智慧与认识论求真主义
《清华西方哲学研究》2024年第1期3-16,共14页何纪澎 
当代智慧理论在是否要求信念为真的问题上陷入争论。然而,根据认识论的求真主义传统,真是根本性认知善,智慧作为最高或最宝贵的认知善,理应始终得到真所提供的认知价值支撑。因此,争议的出现意味着求真主义直觉产生了动摇,一种可能的挑...
关键词:智慧 求真主义 认知价值 德性转向 
“思想与时代”新书研讨专栏导言——田薇:《基督教与儒家:宗教性生存伦理的两种范型》
《清华西方哲学研究》2024年第1期309-311,共3页瞿旭彤 
“清华大学基础文科发展项目”和“清华大学自主科研计划资助”的资助
2021年起,为以思想把握和回应时代,践行彼此欣赏和共同求真的学问与批判,促进立足现在、回忆过去、想象将来的思想创新,推动和参与求真共同体建设,清华大学哲学系举办“思想与时代”新书研讨会。研讨会形式为:邀请一位近期新书作者作45...
关键词:生存伦理 基督教 回忆过去 想象将来 宗教性 哲学系 范型 共同体建设 
Knowing How是问答知识吗?——对理智主义语言学方案的批判
《清华西方哲学研究》2024年第1期95-117,共23页纪成蓉 
四川大学“从0到1”创新研究一般项目“逻辑与元逻辑的关系研究”(2022CX33);四川大学研究生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科教融合培养哲学创新人才的研究与实践”(GSSCU2023005)
斯坦利和威廉姆森提出“Knowing-How”(KH)是一种命题知识。他们认为,赖尔的无穷后退论证的攻击对理智主义原则RA无效,而且能力不是KH的必要条件。他们还运用语言学方法将KH处理为知道“内嵌问题”的答案,从而将KH还原为“Knowing-That...
关键词:Knowing-How Knowing-That 内嵌问题 
Geiger's Critique of Dilettantism:Towards Objectivity in Aesthetic Perception
《清华西方哲学研究》2024年第1期259-282,共24页LAN Ying 
Geiger considers dilettantism as an aesthetic attitude(inner concentration)that undermines the subject's ability to truly perceive the essential value of the artwork and thus calls for outer concentration to actualize...
关键词:Dilettantism EMOTION Aesthetic Value PERCEPTION OBJECTIVITY 
突现主义与心灵因果性
《清华西方哲学研究》2024年第1期285-305,共21页钟磊 陈亚君(译) 
香港研究资助局的普通研究基金的支持(编号:14613516)
“排除论证”已经困扰了非还原主义者几十年。在这篇文章中,我试图表明,突现主义(emergentism)——它认为心灵实体能够以非过度决定的方式向下导致物理实体——是解决排除问题最合理的方案。突现主义方案在当代心灵哲学中是缺席的,因为...
关键词:突现主义 物理的因果封闭 排除论证 非还原的物理主义 兼容主义 自主主义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