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池周刊》

作品数:1968被引量:4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莲池周刊》
主办单位:河北省保定日报社
最新期次:2024年40期更多>>
发文主题:新媒体新媒体时代文化融媒体传承更多>>
发文领域:文化科学更多>>
发文作者:李静魏霞于丽媛潘红马静影更多>>
发文机构:西安外事学院河北传媒学院四川大学杭州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黑龙江省艺术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穆旦诗歌:陌生化语言构建的精神迷宫
《莲池周刊》2024年第40期0034-0036,共3页李文竹 
在20世纪中国诗歌发展的长河中,穆旦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作为中国现代诗歌的杰出代表人物,他扎根于复杂多变的时代背景,开创性地将西方现代主义诗歌的表现技巧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巧妙融合,大胆突破传统诗歌语言的表达范式,运...
扶把训练在中国古典舞基训中的价值研究
《莲池周刊》2024年第40期0037-0039,共3页雷璇 
中国古典舞是一种传统的舞蹈形式,它以独特的东方韵味和精湛的表演技艺受到了很多舞蹈艺术爱好者的青睐。在中国古典舞的学习和训练过程中,扶把训练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通过扶把训练,舞者不仅能够提升自身的舞蹈技术水平和身体控制能...
美学视域下芭蕾舞剧《红楼梦》的艺术特色研究
《莲池周刊》2024年第40期0040-0042,共3页王千慧 
由中央芭蕾舞团精心编创的芭蕾舞剧《红楼梦》于北京天桥剧场首演。该剧自开票以来便备受瞩目。在呈现这部享誉世界的中国文学经典时,主创团队以西方芭蕾语汇为载体,以足尖之美诠释这部文学巨著的广博与深邃。团队秉持着对原著的深厚敬...
广西坳瑶黄泥鼓舞在当代创作中的破与立——以我的作品《黄泥颂生》为例
《莲池周刊》2024年第40期0043-0045,共3页板晓雨 
广西坳瑶黄泥鼓舞,作为瑶族文化中的瑰宝,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民族风情。作者2024年自己的实践作品《黄泥颂生》,核心主题聚焦于族群与土地的深层精神契约。作品通过祖先崇拜、土地崇拜构建生命哲学体系,将土地视为万物母体,...
中国古典舞身韵的审美呈现与情感表达
《莲池周刊》2024年第40期0046-0048,共3页王信 
中国古典舞作为承载中华文明千年美学精神的身体艺术,其核心审美体系集中体现于身韵这一独特的艺术语言之中。身韵不仅包含着“形、神、劲、律”的技术规范,更深植于中国传统哲学“气韵生动”的美学土壤,形成了“以形传神、以气运身、...
常玉与林风眠绘画艺术中女性形象的比较分析
《莲池周刊》2024年第40期0049-0051,共3页崔雨佳 
本文主要对常玉和林风眠两位艺术家绘画作品中的单个女性形象进行分析比较,两位艺术家都重视中西融合,但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女性形象别样的表达是他们探索路程中的成果。
北宋王诜《渔村小雪图》的艺术内涵
《莲池周刊》2024年第40期0052-0054,共3页高晓希 
王诜(约1048年—约1104年),字晋卿,祖籍太原,是北宋时期一位极具特色的画家。王诜出身北宋官宦世家,且与皇室联姻,这样得天独厚的家庭背景,使其有机会接触到各类珍贵的艺术资源。家中丰富的书画收藏,让王诜自幼便在浓厚的氛围中开启了...
工笔画辅导在全民艺术普及中的创新路径
《莲池周刊》2024年第40期0055-0057,共3页王洪杰 
工笔画是我国绘画艺术的瑰宝,以精湛细腻的技法和意境深远的东方审美著称。近年来,为保障人民的基本文化权益,提升国民审美素质,全民艺术普及不断推进,传统工笔画在其中的重要地位愈发凸显。本文就工笔画在全民艺术普及中的现状进行分析...
曹正先生“秦筝归秦”学术理想对当代秦筝复兴的奠基性作用
《莲池周刊》2024年第40期0058-0060,共3页刁珊珊 
本文由“中国音乐学院研究生培养科研资助项目”资助“科技创新服务能力建设——科研计划——博士生学术能力提升平台——《现当代古筝艺术的奠基者——曹正研究》”,项目编号:20232013/024
在古代诗词之中,“筝”素有“秦筝”之名。曹正先生将“秦筝”注释为:“【秦筝】因地域命名而称秦筝,《史记》中记载李斯的《谏逐客书》:‘……弹筝搏髀,而歌呼呜呜快耳者,真秦之声也。’曹植诗:‘秦筝何慷慨,齐瑟和且柔。’唐王湾诗:...
管乐团中圆号的演奏技巧与训练
《莲池周刊》2024年第40期0061-0063,共3页魏丰祺 
圆号作为管乐团里一种特别重要的乐器,其独特的音色与表现力,对乐团整体的音响效果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本文将深入探讨在管乐团中,圆号的演奏技巧,主要包括呼吸的运用、指法的技巧等方面,并结合相关的训练方法,希望能够为圆号的演奏者...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