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我们)》

作品数:1825被引量:240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杭州(我们)》
主办单位:杭州市委办公厅
最新期次:2017年10期更多>>
发文主题:社会管理城市发展媒体社会复合主体城市更多>>
发文领域:政治法律经济管理文化科学社会学更多>>
发文作者:刘国翰李宗克潘一禾桑士达肖剑忠更多>>
发文机构:浙江大学杭州市社会科学院杭州市发展研究中心浙江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杭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浙江省法学会法学研究一般课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淳安:全面提升小微水体康美颜值
《杭州(我们)》2017年第10期2-2,1,共2页
今年3月22日,在全省剿灭劣V类水誓师大会上,淳安县又一次斩获2016年度治水'大禹鼎',成为杭州地区唯一连续两年获得此项殊荣的县(市、区)。绿水青山是淳安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保护好千岛湖是淳安上下最大的政治担当和历史责任。自2014年启...
关键词:淳安县 
共享与政府治理创新
《杭州(我们)》2017年第10期2-2,共1页
从2013年至今,中国'共享经济'飞速发展,已经处于全球领先地位。基于移动互联网涌现的'共享单车''共享汽车''共享充电宝'''共享图书'等,在资本的推动下,从新生事物逐渐渗透到人们的曰常生活中。因需而生的'共享经济'一定程度上盘活了闲...
关键词:社会承受力 全球领先地位 治理创新 单车 无序发展 社会资源 其在 社会企业 扰乱市场 公众利益 
良好的政府治理需要运用共享思维
《杭州(我们)》2017年第10期4-6,共3页王平 
关于共享的几点理解共享不仅是当代中国的发展理念,也是适应全球化的现代发展观、价值观与治理思维。但对共享的具体理解,也显现了某些认识上的差异。——共享的经济性与社会文化性。有两种偏向,第一种突出共享的经济性,一讲共享就归结...
关键词:治理创新 
共享经济对政府监管的新挑战
《杭州(我们)》2017年第10期7-9,共3页陈国权 
共享发展已经开始对政府治理带来新的挑战。以教育共享为例,高质量的教育资源是稀缺的,因此,并非每个人都能享受到。但是这类资源一旦能够以不同的方式实现共享,那么社会公众便能够通过不同渠道分享这些稀缺资源。进而。
关键词:熟人社会 使用权 私人物品 
分享经济中的政府责任
《杭州(我们)》2017年第10期10-11,共2页盛世豪 
最近几年,杭州对共享经济的问题讨论得很热烈,其中讨论最多的一个问题就是网约车,在网约车的背后实际上产生了很多对共享经济不同的主张,包括政策上不同的建议。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也参与了政府政策的制定,包括政府政策的论证,我自己有一...
关键词:分享经济 
政府创新在“共享”层面需要加强的几个方面
《杭州(我们)》2017年第10期12-13,共2页朱光磊 
第一,讲地方政府创新,讲共享,就要推动'伙伴关系'的构建。要共享,就要把伙伴关系构建好。现在的情况是,纵向府际关系就是领导对被领导的关系,横向府际关系就是竞争关系,也许是公开的竞争,也许是隐性的竞争。当然有'对口支援',但这个量...
关键词:地方政府创新 同步富裕 人人成才 
数据共享与智慧政务
《杭州(我们)》2017年第10期14-14,共1页沈俊青 
我们中奥科技成立于2008年,目前是国内一站式智慧政务的供应商。2012年我们在杭州率先提出了基于云计算、大数据和智慧政务的架构,这些年积极地围绕数据的核心价值在公共安全的治理领域开展业务,G20杭州峰会是我们成果集中展现的舞台。...
关键词:智慧政务 
扛起意识形态工作的责任
《杭州(我们)》2017年第10期15-18,共4页肖剑忠 
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马克思主义认为,意识形态是指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上形成的人们对于世界和社会的有系统的看法和见解,包括哲学、政治、法律、宗教、道德、艺术等具体表现,是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意识形态是阶级...
关键词:意识形态工作 党政部门 中国共产党 意识形态领域 
法治新常态下的行政复议审理程序改革探讨
《杭州(我们)》2017年第10期19-22,共4页台州市法制办课题组 
浙江省法学会2016年度课题成果;课题组成员:王跃军;彭永军;潘承天;陈洁
十八届三中全会确立了依法治国成为中国政治的新常态,为了达成'将权力关在笼子里'的目标,全会将行政争议救济制度上升为事关全面深化改革大局和创新社会治理体制的重要部署。作为行政争议解决的两大方式之一,行政复议审理制度改革也势...
关键词:行政复议审理 司法化 审理方式 新常态 
急风骤雨前夜的中国——读《1894,中国纪行》
《杭州(我们)》2017年第10期55-57,共3页禾刀 
1894,甲午年。这一年,国人永远无法忘记,因为这年7月爆发了中日两国国运分野的甲午战争。也是这年2月,爱丁堡大学医科学生、32岁的英国人莫里循揣着40英镑,从上海登船溯长江而上,在重庆上岸,再走陆路从四川翻山越岭抵达云南,最后穿过边...
关键词:莫里循 甲午战争 英国人 社会底层 急风骤雨 鸦片种植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