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辽宁》

作品数:3809被引量:82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今日辽宁》
主办单位:辽宁报刊传媒集团(辽宁日报社)
最新期次:2021年3期更多>>
发文主题:故事城市温泉努尔哈赤更多>>
发文领域:社会学经济管理文化科学历史地理更多>>
发文作者:王焯潘佳宁孟凡利梁启东左大光更多>>
发文机构:《今日辽宁》编辑部沈阳师范大学辽宁社会科学院辽宁省作家协会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一把军镐:见证辽宁全力支援朝鲜前线历史
《今日辽宁》2021年第3期34-34,共1页
在中国沈阳工业博物馆,一把锈迹斑驳的军镐,再次把人们带回到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这把军镐是抗美援朝期间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使用过的军镐,见证了辽宁举全省之力支援朝鲜前线的历史,充分体现了沈阳工人忠诚奉献和敢于担当的革命精神...
关键词:讲解员 中国人民志愿军 敢于担当 抗美援朝 博物馆 激情燃烧 忠诚奉献 见证 
一架望远镜:记录那场6个昼夜的生死鏖战
《今日辽宁》2021年第3期34-34,共1页
在辽沈战役纪念馆,一架德国莱斯牌,长和宽分别为20厘米、25厘米的黑色望远镜静静地展示在橱窗中——它是原东北野战军第二兵团司令程子华在辽沈战役塔山阻击战期间使用过的一架望远镜,见证过一位优秀指挥员成功指挥战斗的光荣历史。
关键词:兵团司令 东北野战军 塔山阻击战 辽沈战役纪念馆 程子华 望远镜 
一台放映机:唤醒日本战犯的人性
《今日辽宁》2021年第3期35-35,共1页
在抚顺战犯管理所旧址陈列馆,陈列着一台饱经沧桑的电影放映机,默默讲述着那段教育改造战犯的历史。这台16毫米电影放映机长78厘米、宽25厘米、高190厘米,由旅大市电影机械厂制造。陈列馆宣讲员郝苑苑表示,从1950年7月到1964年3月的14年...
关键词:电影放映机 抚顺战犯管理所 战争罪行 形势教育 文体活动 电影机械厂 日本战犯 陈列馆 
一只黑陶罐:铸就一段军民鱼水情
《今日辽宁》2021年第3期35-35,共1页
在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内,陈列着一个高30厘米的黑色陶罐。这只陶罐不仅在口沿处有一个很显眼的缺口,就连腹身也有一条10厘米长的裂纹。博物馆社教部主任石任华接受采访时表示,这个看似普通的黑陶罐,积淀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和内涵...
关键词:历史博物馆 黑陶罐 九·一八 军民鱼水情 社教 
新中国首枚金属国徽:辽宁人把初心刻在上面
《今日辽宁》2021年第3期36-36,共1页
走进位于沈阳市铁西区的中国沈阳工业博物馆,展厅内一枚与天安门城楼同等规格的国徽格外引人注目,将人们的思绪重新带回到那段风云激荡、气壮山河的峥嵘岁月。新中国成立初期,因为多种原因,天安门上悬挂的是一枚木质的国徽,不但禁不起...
关键词:天安门城楼 沈阳市铁西区 新中国成立初期 风云激荡 辽宁人 开裂变形 国徽 博物馆 
索菲亚·赫斯特(Sophia Hurst)
《今日辽宁》2021年第3期36-36,共1页
【人物简介】索菲亚·赫斯特(Sophia Hurst),英国艺术教师、画家,1998年来沈阳,先后在沈阳工作生活20多年。作为一位画家,索菲亚尝试在艺术创作中融汇中西元素,通过水彩、油画、版画等作品呈现中外视觉艺术的高度契合。
关键词:艺术创作 视觉艺术 融汇中西 人物简介 索菲亚 水彩 赫斯特 版画 
抗美援朝纪念馆
《今日辽宁》2021年第3期37-37,共1页李虎(绘) 李钢(制图) 
抗美援朝纪念馆位于丹东市鸭绿江畔的英华山上,是全国唯一全面反映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战争和抗美援朝运动历史的专题纪念馆。纪念馆始建于1958年10月,1993年7月27日,新馆落成并正式开馆。
关键词:抗美援朝纪念馆 抗美援朝运动 抗美援朝战争 鸭绿江畔 丹东市 新馆 
探秘镇馆之宝 讲述红色传奇
《今日辽宁》2021年第3期38-38,共1页
辽宁是一个有着光荣革命历史的地方,在辽宁的大地上,中国共产党人用心中的理想与信念,留下一串串坚定而担当的红色足迹。不忘初心,告慰历史。我们怀着对老一辈革命者的敬仰与敬意,踏着他们留下的红色印迹,走进辽宁红色展馆,寻找最为珍...
关键词:不忘初心 光荣革命 理想与信念 革命者 红色 
战斗英雄孙景坤的抗美援朝军功证书
《今日辽宁》2021年第3期39-39,共1页
在抗美援朝纪念馆的陈列柜里,一张泛黄的一等功证书上面,写着老英雄的名字——孙景坤。孙景坤,1924年10月生,共产党员,辽宁丹东人。他先后参加四平、辽沈、平津、解放海南岛等战役和抗美援朝战争,荣立一等功一次、二等功多次,并荣获“...
关键词:抗美援朝纪念馆 抗美援朝战争 解放海南岛 荣誉勋章 辽宁丹东 陈列柜 战斗英雄 证书 
将军百年归故里
《今日辽宁》2021年第3期40-40,共1页
1942年2月12日,赵尚志将军壮烈牺牲,终年34岁。残暴的日军锯下了赵尚志的头颅,将尸身扔到了松花江的冰窟中。头颅被送往新京(今长春)邀功,而后下落不明。抗战胜利后,党和政府多方寻找赵尚志遗首的下落,曾经于1945年、1946年、1948年先...
关键词:赵尚志 抗战胜利后 壮烈牺牲 将军 松花江 头颅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