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名城》

作品数:2867被引量:7054H指数:25
导出分析报告
《中国名城》
主办单位:中国名城杂志社
最新期次:2025年3期更多>>
发文主题:城市历史文化名城遗产城市更新乡村更多>>
发文领域:经济管理建筑科学社会学历史地理更多>>
发文作者:张鸿雁周武忠胡小武石坚韧张敏更多>>
发文机构:苏州大学南京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被引期刊=城市问题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基于夜间步行安全感偏好的街道环境评价与优化研究——以苏州市独墅湖科教创新区为例
《中国名城》2025年第3期62-71,共10页毛媛媛 宁悦乔 寇琴 黄舒琪 王灿 文瀚梓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基于犯罪预防的城市街道空间环境要素甄别及影响机制研究”(编号:5177838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基于偏好分析和行为模拟的城市养老机构布局规划研究”(编号:52208078)。
安全感对心理健康、步行行为和出行决策至关重要,夜间安全已成为城市夜间活力和街道可步行性的核心需求。通过叙述性偏好法调查夜间步行者的环境选择偏好,构建离散选择模型,量化分析影响安全感的关键街道环境要素及其机制。研究发现,治...
关键词:夜间 步行安全感 街道 苏州市独墅湖科教创新区 
城市边缘区识别及其生态用地景观格局优化研究——以苏州市为例
《中国名城》2025年第2期42-48,共7页田雅丝 陈家乐 施荟文 钱万溪 陆雨婷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城市边缘区乡村空间重构的用地功能权衡-协同机制分析与优化研究”(编号:4237120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顾及城乡共生关系的城市边缘区建设用地空间布局优化配置研究”(编号:41901203);江苏省高等学校基础科学(自然科学)研究面上项目“大城市边缘区乡村发展转型模式、重构路径与优化策略研究”(编号:23KJB170023)。
城市边缘区空间范围的合理识别是生态用地管理和景观格局优化的前提。研究选取POI数据、夜间灯光数据、土地利用数据等多源地理数据,基于深度神经网络模型构建城市边缘区识别方法,以苏州市为例进行实证研究,依据识别结果对边缘区生态用...
关键词:城市边缘区 空间范围识别 多源地理数据 深度学习 景观格局 苏州 
超大特大城市城中村改造研究的知识图谱、研究热点与拓展空间被引量:1
《中国名城》2025年第1期9-16,共8页程哲 
2022年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共同富裕重要论述的内在逻辑与原创性贡献研究”(编号:22CKS001)。
在超大特大城市稳步推进新一轮城中村改造,不仅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而且是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战略的有力举措。利用CiteSpace软件梳理近二十年来我国城中村改造的有关文献,发现超大特大城市城中村改造研究从早期聚焦...
关键词:超大特大城市 城中村改造 制度创新 文献计量 CITESPACE 
我国城镇化协调发展的空间状况及影响因素
《中国名城》2025年第1期17-25,共9页任远 倪泽睿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新时代特大城市管理创新机制研究”(编号:20JZD0300);上海市教委科研创新计划重大项目“新时代中国人口发展战略研究”(编号:E00026)。
城镇化协调发展包括产业-人口-土地城镇化过程的两两协调关系和总体协调状况。基于我国2020年33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数据,探讨城镇化协调发展水平的空间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东部地区城镇化发展的协调性相对较强,长三角、珠三...
关键词:产业城镇化 人口城镇化 土地城镇化 协调发展 空间状况 影响因素 
我国城市儿童友好环境建设的问题与思考
《中国名城》2025年第1期74-78,共5页谌丽 尚佳雪 李进微 张文忠 党云晓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42071215)。
随着儿童友好理念逐渐深入,儿童友好环境建设在城市发展中越来越受到重视。然而针对建设进展如何、存在哪些问题,还缺少深入了解。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推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设计指标,基于10个试点城市的问卷调查数据,...
关键词:儿童友好环境 适儿化改造 居民评价 满意度 
国内遗产廊道的研究综述——内涵特征、发展历程与研究进展
《中国名城》2024年第12期48-54,共7页陈晓刚 田洪瑞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重点项目“宜居城乡景观生态规划理论与方法——以西南山地为例”(编号:52238003)。
遗产廊道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与文化内涵,对遗产廊道进行系统性综述研究,对于完善其理论体系、优化其保护发展策略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整理与遗产廊道相关的政策文件、文献资料,结合学术研究,总结遗产廊道的内涵特征、发展历程...
关键词:国内遗产廊道 内涵特征 发展历程 遗产保护 
中国文化线路视角下传统聚落的研究进展——基于CiteSpace的知识图谱分析
《中国名城》2024年第12期80-87,共8页孙俊桥 马笑天 
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基于现象学的重庆‘城市八景’演变研究”(编号:2023NDYB197)。
文化线路是遗产保护领域的前沿理念,其动态整体的视角有助于促进传统聚落保护与发展的平衡。以中国知网(CNKI)全文数据库为文献来源,利用文献计量分析软件CiteSpace,对中国文化线路视角下传统聚落的研究现状、研究脉络、研究内容进行计...
关键词:文化线路 传统聚落 CITESPACE 可视化分析 研究进展 
城市商业型街道的包容性评估测度与更新策略研究——以苏州3条街道为例
《中国名城》2024年第11期57-64,共8页李彦彬 孙磊磊 梅涛 郑兴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基于‘SAR-TSI’层级体系的既有地域建筑‘适应性再利用’模式优化与设计方法研究”(编号:52078315);江苏省建设系统科技项目绿色建筑发展专项资金项目“既有城区绿色宜居更新空间优化策略研究与示范”(编号:2021ZD33);苏州大学研究生思政示范课程《城市更新理论与方法》资助
城市街道的空间形态和功能正呈现出多元、包容的转变趋势。将苏州3条具有代表性的不同风格的商业型街道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街景图、定位服务(LBS)等多源数据构建城市街道包容性评估体系。从空间包容、功能包容和人群包容3个维度测算街道...
关键词:商业型街道 包容性评估 街道包容性 城市更新 苏州 
空间正义失范与重申--基于城市权利的历史街区更新路径重构
《中国名城》2024年第9期10-17,共8页王中德 刘淑清 
时代变迁背景下城市化发展的下半场,城市更新与快速城镇化并轨而行。历史街区改造不仅是城市更新与经济增长的重要领域,亦面临着遗产保护与活化创新的双重挑战。在此进程中,社会不公平的现象相继发生。从空间正义角度入手,整合历史街区...
关键词:空间正义 历史街区 城市权利 社会公平 城市更新 
耦合共生视角下历史文化街区适应性保护评价研究——以沈阳方城为例被引量:1
《中国名城》2024年第8期57-63,共7页王园 金承协 许丹阳 王铁博 王楠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基于基因图谱库的京奉铁路建筑遗产测度及其保护与再生策略研究”(编号:52078107);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基于保护视角下的历史文化街区与缓冲地带再开发策略研究——以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为例”(编号:82232013)。
随着城市发展逐步向存量空间更新转变,如何做好历史文化街区的适应性保护,对于城市历史空间的协调共生和存量提质具有重要研究意义。从耦合共生视角切入,基于德尔菲法构建历史文化街区本体、外部环境客体两大维度的方城历史文化街区适...
关键词:历史文化街区 适应性保护 评价指标 耦合协调模型 沈阳方城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