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艺术学院

作品数:146被引量:107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发文领域:艺术经济管理社会学文化科学更多>>
发文主题:漫画视觉艺术艺术界眼见为实更多>>
发文期刊: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广东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机构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从理论到实践的中国民族音乐文化创新性教学路径探索
《当代音乐》2025年第4期64-66,共3页胡妍璐 陈柏安 
2024中山大学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青年教师团队项目《从理论到实践的中国民族音乐文化创新性教学探索》(2024qntd57);中山大学2025年本科教学质量工程项目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中国民族音乐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改革与实践研究》(71010-11250001)。
本文聚焦实践育人在高校美育通识课程改革中的核心作用,通过深度剖析中国民族音乐所蕴含的丰富内涵及独特价值,致力于探寻中国民族音乐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背景下的美育通识课程改革路径。重点关注如何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元素高效融入美...
关键词:中国民族音乐 非物质文化遗产 实践育人 
论传统鼓乐的文化内涵及其当代价值
《文化遗产》2025年第2期103-111,共9页胡妍璐 王天乐 
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一般项目“生态音乐学视野下中国当代地方性声音艺术研究”(项目编号:24B076);广东省本科高校科产教融合实践教学基地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鼓乐”作为中国传统音乐的重要形式,有其深厚的历史渊源与美学传统,更是中国文化史不可或缺的部分。通过梳理传统鼓乐文化的历史演进,可知鼓乐经历了从“权力之器”到“民间之乐”、从“文化之器”到“民乐瑰宝”的形式转变,呈现出不...
关键词:鼓乐文化 听觉 美学内涵 当代价值 
“留意于物”与“寓意于物”:容庚的书画鉴藏
《艺术与民俗》2025年第1期76-84,共9页冯嘉安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2023年度青年项目《学术转型视角下的容庚书画鉴藏研究》(项目编号:GD23YYS35)的阶段性成果。
清朝统治结束后,大量清宫书画旧藏流入民间,为民国时期的书画收藏活动提供了新来源。容庚自20世纪20年代开启其学术生涯并活跃于北平。在从事金石文字学研究之余,容庚对书画的收藏与研究也用力颇深。相较于同时代财力雄厚的藏家,作为学...
关键词:容庚 书画 鉴藏 著录 
自媒体时代沮水巫音展演的祛魅表达与审美重构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2025年第3期21-24,共4页石子珺 赵阳明天 
中山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02310325)。
沮水巫音是源自先秦楚地巫风的鄂西北民间器乐乐种,以吹管与打击乐组合为特色,与丧葬、祭祖等仪式深度绑定,2021年入选国家级非遗。自媒体时代,其传播呈现“去语境化”“碎片化”“个性化”特征,消解了仪式符号功能:短视频聚焦局部演奏...
关键词:沮水巫音 自媒体 祛魅表达 丧葬仪式 
修仙、栖隐与归根:传统“山水精神”的三面文化进程
《中华文化论坛》2025年第1期51-59,共9页王天乐 陈柏安 
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青年基金项目“中国山水画隐逸叙事研究”(项目编号:24YJC760124);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山水美学话语西传路径及其影响研究”(项目编号:23&ZD232)的阶段性成果。
“山水精神”作为中国传统自然实践与生命哲学的价值核心,呈现出修仙求道、精神栖隐与乡土归根的三面文化进程。山水在上古时期是解释世界的中心对象,更是政治权力和修仙求道的神圣之场;伴随着人们的空间想象以及神仙哲学和堪舆学说的流...
关键词:山水精神 自然 审美 家园 乡土 
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制度改进设计的学理叙事--基于个人、群体与社区的观察
《民俗研究》2025年第1期75-82,157,158,共10页孔庆夫 金姚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与代表性传承人制度设计改进研究”(项目编号:17ZDA168);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粤港澳非遗文化基因解码与铸牢粤语社群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项目编号:22BMZ161);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闽粤非遗项目在东南亚华侨华人社群中的传承传播研究”(项目编号:22JJD850009)的阶段性成果。
基于权力本位的“自上而下”的“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认定方式,若缺少“群体”和“社区”的广泛参与,容易形成“文化筛选”和“文化阶层化”;基于聚合性本位的“承上启下”的“非遗代表性传承团体”认定方式,在突出个体代表性的同时,可...
关键词:非遗 代表性传承人 自然人个体 聚合性团体 “圈群”聚集体 
琴外之音:宋代山水画中“听琴”意象的倾听结构与审美理想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5年第1期62-69,共8页王天乐 金婷婷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山水美学话语西传路径及其影响研究”(23&ZD232);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青年基金项目“中国山水画隐逸叙事研究”(24YJC760124)的阶段性成果。
“琴乐”作为古代士人音乐创作的重要类型,在其漫长的艺术实践与审美建构中,逐步形成了以“听琴”为主题的文化意象。隋唐时期,士人对于琴文化的探讨开始由文学扩大到绘画领域,“山水琴音”成为宋代山水画中的热门主题。在宋代诗画论的...
关键词:听琴 宋代山水画 音乐空间 听物文化 
小林漫画
《风流一代》2025年第1期64-64,共1页小林 
从人物传神到山水意境——“气韵生动”的哲学归因与美学启示
《中国美学研究》2024年第2期82-96,共15页王天乐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饶宗颐绘画艺术研究”(批准号:GD24LN06)阶段性研究成果
谢赫“气韵生动”的提出有其内在的哲学根源与思想逻辑,对于这一问题的讨论多集中在“气韵”和“生动”的字词阐释或断句分析中。将“气韵”重新放置于魏晋人物品评的语境中,比较“传神”与“气韵”的不同含义,能够指出“气韵”概念背...
关键词:气韵生动 感应 意境 山水 
论中国狮舞在马来半岛的传播与在地化
《文化遗产》2024年第6期23-30,共8页孔庆夫 张海庆 
国家社科基金“粤港澳非遗文化基因解码与铸牢粤语社群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项目编号:22BMZ161);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闽粤非遗项目在东南亚华侨华人社群中的传承传播研究”(项目编号:22JJD85000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19世纪初,在西方殖民者从粤闽两地招募、诱骗和虏拐了数百万“契约华工”出海的背景下,以佛山狮、鹤山狮、沧州狮为代表的中国狮舞伴随着落地生根的“契约华工”来到了马来西亚的槟榔屿岛,后开始在马来半岛流传,并在20世纪初伴随着各类...
关键词:中国狮舞 马来半岛 传播 在地化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