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仁学院法律与政史系

作品数:213被引量:195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发文作者:高应达汪漻童素霞任晓萍杨兴英更多>>
发文领域:经济管理文化科学政治法律历史地理更多>>
发文主题:非直接利益冲突明清时期明清和谐社会土家族更多>>
发文期刊: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贵州省教育厅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贵州省重点支持学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机构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民族传统文化资源的整合、开发与保护——关于构建乌江傩文化村的思考被引量:4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6期73-77,共5页陈桂 梁正海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少数民族传统医药知识的传承与保护研究--以武陵山区土家族为例"(11BMZ032)
被誉为"原始戏剧活化石"的傩戏,在乌江流域民族传统文化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构建乌江傩文化村不仅可以提供一个多学科研究基地,而且还可以作为传统文化的标志性符号,促进乌江传统文化资源的整合、开发与保护,推动民族地区经济、文...
关键词:民族传统文化 傩文化 文化开发 文化保护 乌江流域 
梵净山佛教生态实践视域下的公民生态道德教育
《学理论》2014年第18期45-46,共2页刘涛 
贵州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项目"西部大开发背景下的梵净山宗教文化研究"阶段成果(TH1116)
生态危机日益加剧,开展持久而有效的生态道德教育刻不容缓。梵净山景区客流量大,已经成为公民生态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梵净山佛教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思想,对生态思想的践行就构成了梵净山佛教的生态实践。梵净山佛教的生态实践可...
关键词:梵净山 佛教生态实践 公民生态道德教育 启示 
生态文明建设与梵净山弥勒净土被引量:1
《学理论》2014年第17期101-102,共2页刘涛 
铜仁学院高校人文社科研究项目"西部大开发背景下的梵净山宗教文化研究"阶段成果(TH1116)
人类文明在21世纪实现了生态转向,生态文明建设可以借鉴传统文化的精华。弥勒净土思想是梵净山佛教弥勒信仰的重要内容,包括兜率净土和人间净土。佛经对两种净土的描绘为我们展现了一张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理想图卷。梵净山佛教弥勒信仰...
关键词:生态转向 兜率净土 人间净土 生态文明社会 意义 
对我国智障人群社区照顾的思考——以北京A智障人士社区服务机构为例
《学理论》2014年第20期62-63,76,共3页邱艳 
我国城市社区建设蓬勃发展的进程中,社区中智障弱势群体的社区照顾必要且迫切,需要政府和社会的共同努力。而我国正处于由"亚社区"向现代社区转变时期,社区服务专业化呼吁专业的服务机构的出现与发展,我国智障人士社区照顾应该在社会各...
关键词:社区照顾 智障人士 非政府非营利机构(NGO) 
明清江西农民弃农经商对农村宗族制的影响
《农业考古》2014年第6期52-55,共4页李锦伟 
明清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在人地矛盾日益尖锐的江西地区出现了大量农民弃农经商的现象。这些弃农经商者并没有脱离宗族的控制,更没有导致宗族制的衰落。相反,由于这些农民经商后绝大多数回归故乡,并把大量资金投放到与农村宗族相...
关键词:明清 江西农村 农民 弃农经商 宗族制 
生态道德教育与传统文化被引量:3
《理论观察》2014年第9期36-37,共2页刘涛 
生态道德教育在我国还属于新生事物,理论上存在一些不足,实践中也暴露出诸多问题。不足之处主要表现为内容单薄,手段单一。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是一条可行之路。挖掘、学习和继承儒释道三家生态思想对于提高我国的国民素质,加强生态道...
关键词:生态道德教育 不足 传统文化 意义 
我国公民生态道德教育的弊端及改进
《边疆经济与文化》2014年第9期40-41,共2页刘涛 
铜仁学院科研启动基金课题(TH1116)
生态文明是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标志和特征,要使生态文明深入人心,使之不仅成为国家制定方针政策的重要依据,而且也成为每个公民的日常行为准则。我国目前公民生态道德教育存在六个弊端。改进措施包括:深化认识,摆脱枷锁;鉴别取舍,大胆吸...
关键词:公民生态道德教育 弊端 改进措施 
走出公民生态道德教育的困境——以梵净山佛教生态思想为视角
《六盘水师范学院学报》2014年第4期13-18,共6页刘涛 
贵州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项目(项目编号:TH1116)
梵净山佛教文化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思想,包括众生平等、慈悲精神、利他施乐、净土理想。我们应该将其中积极的、能动的部分融入公民生态道德教育体系的构建之中,弥补缺陷,纠正弊端,实现对马克思主义公民生态道德教育的充实。
关键词:公民生态道德教育 弊端 梵净山佛教 生态思想 意义 
从梵净山佛教生态思想看公民生态道德教育被引量:2
《边疆经济与文化》2014年第7期70-71,共2页刘涛 
贵州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项目(TH1116)
梵净山佛教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思想,包括众生平等思想、慈悲精神、利他施乐思想和净土生态理想观。其大部分内容与我国当前公民生态道德教育的目标基本适应,对迅速开展持久而有效的生态道德教育具有很强的借鉴和补充作用。
关键词:生态危机 公民生态道德教育 梵净山佛教 生态观 启示 
农村“空心化”治理的贵州模式
《新重庆》2014年第7期42-44,共3页皮坤乾 杨风雷 
为解农村"空心化"之痛,贵州立足于省情,一方面加快工业化、城镇化步伐,实施"产城同兴"战略,稳步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进程,让农业和农村中转移出来的劳动力"落地生根",真正地转移出去;另一方面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这一主...
关键词:空心化 城镇化步伐 跨越式发展 省情 现代农业经济 旅游商品 农业现代化 科技农业 现代高效农业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