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如皋市人民法院

作品数:47被引量:23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发文作者:张建华更多>>
发文领域:政治法律经济管理文化科学社会学更多>>
发文主题:法律适用抵押登记犯罪法院法律问题更多>>
发文期刊:《人民法治》《中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法制与经济(中旬)》《决策与信息(下旬)》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机构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网络造谣、传谣行为构成寻衅滋事罪的认定——以张某国犯寻衅滋事罪一案为例展开被引量:1
《人民司法》2021年第28期104-109,共6页刘宪权 王哲 薛军 彭新林 周少华 庄绪龙 方永梅 李梦龙 薛专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以及互联网用户的急剧增加,网络造谣、传谣现象也层出不穷。网络造谣、传谣行为具有传播速度快、范围广、成本低和影响大的特点,严重危及我国网络空间秩序以及线下社会管理秩序。对于网络造谣、传谣行为的刑法定性,司...
关键词:寻衅滋事罪 社会管理秩序 网络造谣 定罪处罚 刑事案件 信息网络 传谣 公共秩序 
不应因受害人特殊体质减轻交通事故损害赔偿
《人民司法》2018年第14期55-57,共3页李晓晴 张蓉蓉 顾建兵 
【裁判要旨】与刑事责任相比,民事侵权责任的承担更加侧重于补偿性。交通事故的受害者对事故的发生没有过错的,其个人特殊体质不属于减轻侵权人赔偿责任的法定情形,个人特殊体质对事故损害结果的参与度不影响侵权人对交通事故给受害...
关键词:交通事故损害赔偿 受害人 体质 民事侵权责任 赔偿责任 刑事责任 损害结果 侵权人 
“温和腐败”的法律思考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5年第32期152 164-152,164,共2页何叶 
我国正进入经济全球化和新时期社会转型的大潮,传统的腐败逐渐演变为非传统腐败,形式更加隐蔽,危害性加剧。"温和腐败"一词始源于2009年赵仕永案,此案引发了社会各界对于"温和腐败"的深入思考,本文旨在从"温和腐败"现象的特征,产生的原...
关键词:温和腐败 公共权力 监督 制衡 
农村纠纷调解机制的困境及出路
《职工法律天地(下)》2015年第10期30-30,共1页何叶 
目前我们国家在经济上历经的是现代化的转型,而在制度上则是进行着法治化的转型。如果我们能够真切考察中国的现实就会发现,诉讼并不是法治的全部,在广袤的农村中,延绵久远的调解制度一直都在发挥着消解纷争、稳定秩序的作用。
关键词:农村纠纷 调节机制 困境 
应进一步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
《人民法治》2015年第9期62-63,共2页袁知勇 
具体实践中,因为没有严格的管理办法和激励机制,法院对陪审员无法从深层次、根本性问题上实施管理;由于缺乏科学性、根本性管理,无法调动陪审员的积极性,导致人民陪审工作在有些地方只停留在口头上,难以落到实处。
关键词:人民陪审员 案件 陪审员 法院 司法机关 
理性看待和应对立案登记制度的实施
《人民法治》2015年第7期88-89,共2页汤美珠 
立案部门做好引导工作渐进式实施立案登记制度推进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对滥用诉讼行为进行规制审慎处理敏感型、群体性案件2015年2月4日正式实施的《最高人民法院颁布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二百零八条规定:'人民...
关键词:立案登记制度 渐进式实施 劳动争议案件 群体性案件 
目的解释方法在行政审判中的运用及限制——舒江荣闯黄灯案引发的法理思考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3期89-93,共5页冒丽 
文章主要是探讨了目的解释方法在行政审判中的运用及限制。作为全国首例"闯黄灯"行政诉讼案,浙江省嘉兴市中级人民法院终审判决"闯黄灯"车主败诉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引人关注的是在该起行政诉讼案件中,法官运用目的解释方法来说理、...
关键词:“闯黄灯” 行政审判 目的解释 
工伤私了后反悔 缘何法院也支持被引量:1
《中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2014年第3期52-52,共1页杨莉莉 
案例 章某自2012年2月16日开始在某彩印公司工作,每月工资1140元,合同期限三年,公司未为其参保。2012年4月2日,章某在工作中受伤,公司支付了医疗费。2012年5月10日,双方协议由公司一次性支付章某10280元(含后期治疗费、误工费、...
关键词:工伤补偿 公司员工 私了 法院 一次性支付 合同期限 医疗费 治疗费 
再婚男女“闪婚闪离”,彩礼应否返还
《文艺生活(下旬刊)》2013年第10期281-281,共1页邓黎明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离婚案件普遍增多,“闪婚闪离”现象不断涌现。有些当事人甚至利用结婚骗取彩礼,结婚后不久迅速离婚,再去寻找下一个目标,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新的不安定因素。本文通过一个案例来探讨彩礼应否返还的问题。
关键词:闪婚闪离 返还彩礼 
最低生活保障法律问题研究
《法制博览(名家讲坛、经典杂文)》2013年第1X期252-252,共1页江海翔 
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对每个公民的最低生活保障都有法律的保障。根据我国刑法中的《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中所规定的:国家规定对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政府公告的最低生活标准的人口给予一定现金资助,享受最低生活保障,来保证这个...
关键词:最低生活保障 法律问题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