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逸思想

作品数:355被引量:291H指数:7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艺术更多>>
相关作者:霍建波肖玉峰宁松夫谭慧存张德建更多>>
相关机构:四川大学陕西师范大学河南大学安徽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从乡野到城市中的自然:西方园林的“隐逸”思想钩沉及其启示
《中国园林》2024年第12期138-144,共7页钱昊琛 张帆 邱冰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17YZCZH23);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专项基金江苏文脉工程研究工程(19WMB058)。
在公园城市建设背景下,为更深刻地理解西方近现代城市公园建设追求“自然与乡野”的文化心理,以发展史观考察西方园林发展的内在主导线索。从古希腊《劳作与时日》中所幻想的“田园黄金时代”,到中世纪西欧修道院的蔬菜园、药草园,再到1...
关键词:风景园林 西方园林 隐逸 脉络梳理 自然 
山水画田园题材的研究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中)》2024年第11期18-20,共3页徐静 
艺术作品是由形式与内容组成的有机整体,而题材是构成作品内容的主要因素之一,划定了作品的取材范围。田园题材是山水画的一个题材分支,唐代王维的《辋川图》是田园题材绘画的先驱。田园题材能被山水画家诉诸笔端,离不开农业的发达、山...
关键词:田园题材 山水画 村居 隐逸思想 诗画一律 
晚唐园记中的造园理念、生命意识与隐逸思想
《雨露风》2024年第10期00031-00033,共3页严谈华 
园记是中国古代散文中以园林为题材的记体文的独立类别,据《全唐文》《唐文拾遗》统计,晚唐期间共有24位文人创作有31篇园记,数量可观,内容丰富,集中体现了晚唐文人的造园理念、隐逸思想与生命意识,为后人了解晚唐文人园林生活提供了重...
金元时期辞赋中隐逸情怀的书写
《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3期85-90,111,共7页胡欣 
金元时期战争频发,社会动荡不安,隐逸情怀的书写成为重要的表现题材。这些隐逸赋作具有多种隐逸类型,隐逸内容大多体现为因气节而隐逸、因失志而隐逸和因追求自适而隐逸。作品中表现的思想较为丰富,蕴含着“祖骚宗汉”的复古意识,儒道...
关键词:金元辞赋 隐逸思想 思想体现 艺术价值 
林逋与宋代尚意书风关系探论
《荣宝斋》2024年第9期94-99,共6页左晓函 
林逋,字君复,卒谥和靖先生。其诗名颇高,同时亦有书法作品传世。逋诗文所表达的隐逸思想与其孤峭澄淡、静逸娴雅的书风对宋代的文人士大夫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尚意书家苏轼、黄庭坚对其皆为推崇赞美之言。在宋代书坛尚意之风的高潮到来之...
关键词:林逋 宋代书法 尚意书风 隐逸思想 
明清易代之际项圣谟的创作心境与隐逸思想探析
《艺术研究(哈尔滨师范大学艺术学报)》2024年第4期13-15,共3页韩继财 
朝代的更迭致使许多文人或入仕者流入新朝,经历国破家亡的文人士大夫往往难于臣服新朝,心中充满郁勃愤悱之气,寄情于诗词书画,作品往往能呈现出其人格结构、精神追求与处世哲学。经历了明清易代的项圣谟,从嘉兴项氏望族转为隐逸的鬻画者...
关键词:项圣谟 逸气 枯树 《写生山水册》 
宋徽宗的彼岸寄情——《千里江山图》的多种考证细说被引量:1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4期115-128,152,共15页夏燕靖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跨门类艺术史学理论与方法研究”(20ZD25)阶段性成果。
针对《千里江山图》的考据可以有多种路径,本文以微观考证的方式,从解读北宋绫绢工艺入手,探讨《千里江山图》采用绢本作绘呈现出的包括丝织纹理与运笔走势间的有致和谐,以及青绿山水在卷本上随类赋彩层层渲染,尽显绫绢质地的赋色效果...
关键词:《千里江山图》 绢本作绘 徽宗“道仙”意识 隐逸思想 
倪瓒山水画中的“隐逸”思想
《书画世界》2024年第7期85-86,共2页刘馨 
在元代,受到民族歧视、科举制取消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南方地区的文人士大夫进取无门,彻底放弃了入仕的理想,隐遁之风由此盛行。随着隐居不仕思想的流行,倪瓒的绘画逐渐呈现出苍茫幽僻的风格,传达出一种超脱于现实的思想,形成了不拘一格...
关键词:“隐逸”思想 倪瓒 山水画 元代 
读《桃花源记》,品“世外桃源”——《桃花源记》文学鉴赏中隐逸文化的解读被引量:1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4年第20期6-10,共5页雷耀春 
2022年度甘肃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立项课题“经典文学诵读与人文素养提高的课程化研究”(项目编号:GS〔2022〕GHB0941)阶段性成果。
[目的]了解《桃花源记》在隐逸文学中的地位,认识隐逸思想的缘起与发展。[方法]通过品读和鉴赏《桃花源记》和《桃花源诗》,了解作者陶渊明所处的历史时代的社会思潮及作者自身的人生境遇对作者人生态度和创作思想的影响,分析《桃花源...
关键词:文学欣赏 文化信息 隐逸思想 发展脉络 文学价值 文化传承 
由庄子“内圣外王”管窥隐逸思想
《文化学刊》2024年第6期39-42,共4页徐誉菲 李永亮 
“内圣外王”这一观点始见于庄子《天下》篇,是庄子后学中黄老派的思想主张,这一派由早期消极无为的处世态度转为积极面对现实的态度。内篇中多重内圣功夫的修养,少有经世治国的外王思想,其思想基调表现为一种无力反抗政权的悲观态度;...
关键词:庄子 内圣外王 隐逸思想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