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绘画

作品数:21被引量:20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艺术更多>>
相关作者:朱星亚叶剑青国琪尹小斌王斌更多>>
相关机构:云南艺术学院湖北师范大学惠州学院中央美术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消费导刊》《大众文艺(学术版)》《美术界》《美术大观》更多>>
相关基金: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融合与突围——论图像时代下的影像绘画被引量:1
《艺术研究快报》2023年第3期227-234,共8页卢菁 
在新兴技术出现时,传统产业往往受到冲击,但最终一定会在碰撞中产生出一条新的道路。自上世纪60年代起,绘画与摄影两种艺术的相互交融和借鉴已成为一种长期的文化现象,由此诞生了一种新的绘画表达方式——影像绘画,其参照影像的虚化模...
关键词:影像绘画 失焦 单色化 格哈德·里希特 乌维·维特沃 
西方当代影像绘画创作方法探讨
《艺术品鉴》2018年第9X期91-92,共2页刘浩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图像在我们生活中越来越丰富,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之中,而图像与绘画之间的关系随着时代的发展也在不断的发生变化。西方影像绘画的起源发展和现状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影像绘画是多种艺术形式结合的艺术...
关键词:影像绘画 当代绘画 创作方法 
缺失与重构:大卫·霍克尼拼贴作品解读被引量:1
《湖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6期53-56,共4页施鹏程 
14Q081;省厅人文社科青年项目"缺失之美--当代西方绘画大师制像策略研究"阶段成果;2015年校级教研项目"图像视观下的师范院校油画创作教学研究"阶段成果
英国艺术家大卫·霍克尼拼贴作品中的缺失与重构反映出其有别于西方传统固定焦点透视的碎片化观看方式和创作方法论体系。他的观点建立在立体主义的解构与重构及中国卷轴画的片段式横向移动视点的基础之上,充分运用现代视像媒介技术探...
关键词:大卫·霍克尼 拼贴 缺失与重构 影像绘画 
从反映现实的角度探析当代西方影像绘画中的缺失之美被引量:1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5期45-49,共5页施鹏程 
14Q081;湖北省厅人文社科青年项目成果
作为当代西方影像绘画大师的制像策略,缺失是对自然事象洞见的手段,它制造了某类视觉艺术现象,以达到其究竟乃至其本质。影像绘画看似与媒介技术密不可分,实质上是以媒介的观看为辅助实现绘画的观看,回到绘画界限范围内部寻找新的表现...
关键词:影像绘画 缺失之美 反省性反映 当代艺术 
影像绘画视觉呈现的基本特征被引量:1
《大众文艺(学术版)》2016年第15期116-116,共1页覃超 
以影像作参照的绘画已存在百年,但主动使影像自身特性彰显出来并成为作品主要因素的绘画存在时间并不长。这种较新的语言方式反映了画家面对图像时代的基本策略,本文试图从这个类型作品的视觉特征出发,分析其与影像技术的多方位关系,展...
关键词:影像绘画 片段性 痕迹性 多元载体 
当代西方影像绘画中的缺失之美
《山花(下半月)》2015年第8期163-164,共2页夏武 
2014年度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立项青年项目《缺失之美——当代西方绘画大师制像策略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4Q081
缺失之美的背后 提及缺失之美,最先映入观者脑海的是断臂的维纳斯,优美的女神形象因失去的双臂而增添了别样的原始神秘感,类似的处理手法在雕塑大师罗丹的作品中也出神入化,大理石雕像《沉思》尽可能多的保留石材自身的形状和质感,只...
关键词:里希特 艺术形式 处理手法 霍克 创作思想 轮廓线 艺术风格 平面化 观看方式 联结点 
摄影的归摄影 绘画的归绘画——与三位天美艺术家探讨影像绘画“灵韵”的复归
《天津美术学院学报》2015年第8期82-84,共3页梁丽霞 
作者以"摄影与绘画关系"的问题采访了三位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的艺术家,三人的作品均是以照片作为蓝本的"影像-绘画"。处于图像时代、消费社会的艺术家是当代文化的消费者和体验者,他们在艺术创作中把握摄影的文化价值,并以一种"影像-绘...
关键词:摄影 绘画 影像绘画 灵韵 
影像绘画的历史观被引量:1
《美与时代(美学)(下)》2014年第11期77-79,共3页李辉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当代绘画的精神与品德>;项目编号:A309.0110
作为社会媒介之一的影像与传统绘画既相互借鉴相互促进又以各自鲜明的特色共存于这个时代。素以视觉创造为己任的艺术家们借助传播媒介中的影像元素,通过对社会焦点事件或个人生活片段的绘画表现来表达对社会现实或历史事件的理解与态度...
关键词:影像绘画 媒介 社会现实 历史观 
格哈德·里希特的绘画启示与反思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中)》2014年第2期57-58,共2页王霄 
德国当代著名艺术家格哈德·里希特(Gerhard Richter,1932出生)在20世纪60年代所确立的具有快照效果的"影像绘画"对我国艺术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平涂"、"虚化"等艺术风格吸引了大批的追随者。而对艺术语言的过度模仿只能导致个性的耗...
关键词:格哈德·里希特 影像绘画 模仿 主体性 
论中国影像绘画的特点
《美与时代(城市)》2013年第9期79-79,共1页朱星亚 
“中国影像绘画”艺术家以影像元素融入绘画语言,是影像时代绘画表达出现的特殊方式。直观上直接选择影像为载体创作的画面视觉效果突出,这些画家们通过选择自己不同时期和阶段认可的现成影像图片,表达和确认自己当时的价值取向和审...
关键词:影像绘画 艺术 特点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