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杂交粳稻

作品数:73被引量:89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曹黎明程灿倪林娟袁勤周继华更多>>
相关机构:云南农业大学上海市农业科学院辽宁省农业科学院丹东农业科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上海农业学报》《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杂交水稻》《上海农业科技》更多>>
相关基金:“九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农业部农业结构调整重大技术研究专项项目上海市科技兴农推广项目辽宁省科技特派团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杂交水稻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优质杂交粳稻新组合紫祥优26母本精量穴直播制种高产技术被引量:1
《杂交水稻》2021年第3期27-29,共3页胡杰 庄军 张喜娟 袁勤 
上海市科技兴农推广项目(沪农科推字[2019]第4-2-4号)。
传统杂交水稻母本机插秧制种技术需要备土、制盘、运盘、育秧、插秧等诸多环节;母本开厢人工直播制种技术造成母本不成行、成穴不均匀,田间不通风,病虫害多且不方便田间人工去杂。母本精量穴直播制种技术克服了两者的缺点,综合了两者的...
关键词:杂交粳稻 紫祥优26 精量穴直播 制种 
优质杂交粳稻新组合粳优653的选育与应用被引量:2
《杂交水稻》2020年第2期21-23,31,共4页王先俱 庞秀 丁芬 商文奇 姜伟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6YFD0100101-15,2017YFD0100506);辽宁省博士启动基金项目(201501111);辽宁省博士后项目资助;沈阳市博士后项目资助;辽宁省科技特派项目资助(2018104025-A04)。
粳优653是辽宁省水稻研究所用粳65A与C315配组选育的中早熟杂交粳稻新组合,表现优质、食味品质好、高产稳产、抗稻瘟病、制种产量高.2018年通过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组合大面积制种可采用母本机械化插秧、机械化赶粉,以提...
关键词:杂交粳稻 粳优653 选育 
优质杂交粳稻新组合粳优106的选育与应用被引量:2
《杂交水稻》2015年第5期14-16,共3页王先俱 张城 商文奇 陈亚君 庞秀 潘争艳 邵国军 徐正进 陈峰源 
国家科技部支撑计划(2011BAD35B02-01);辽宁省科技厅"十二五"科技攻关项目(2011201019)
粳优106是辽宁省水稻研究所用粳139A与C2106配组选育的晚熟杂交粳稻新组合,表现高产稳产,米质优良,抗稻瘟病,耐寒,2014年通过辽宁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关键词:杂交粳稻 粳优106 优质 选育 
两系全香型优质杂交粳稻粳两优5975的选育及应用被引量:1
《杂交水稻》2011年第4期19-21,共3页汤俭民 姜福元 曹庆云 张似松 毛惠民 朱彩章 张楚珍 何杏娇 雷昌云 赵洪清 
湖北省农业厅优质稻研究开发项目[鄂农函(2002)73号]
以香型粳稻光温敏不育系0259S为母本,与香型粳稻父本gr75测交,育成了全香型两系杂交晚粳稻新组合粳两优5975。该组合在2006—2007年湖北省晚稻区试中,2 a平均单产7.30 t/hm2,比对照鄂粳杂1号增产5.16%;稻米品质达国标1级优质稻谷标准;...
关键词:杂交粳稻 粳两优5975 全香型 优质 选育 
优质杂交粳稻常优5号高产制种技术被引量:8
《杂交水稻》2011年第4期36-37,共2页何建华 陆海明 袁进康 孙菊英 周建明 林一波 端木银熙 
江苏省农业三项工程项目[sx2010(02)]
常优5号是常熟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育成的优质高产杂交粳稻新组合,根据该组合亲本特征特性,在苏州地区制种实践基础上,明确了常优5号制种单产3 t/hm2目标穗粒结构,并总结出了其高产制种技术。
关键词:杂交粳稻 常优5号 制种技术 
优质杂交粳稻新组合花优14的选育被引量:9
《杂交水稻》2010年第S1期212-213,共2页程灿 周继华 曹黎明 倪林娟 袁勤 
花优14是由上海市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选育的一个优质超高产中熟晚粳杂交稻新组合。2005—2007年参加上海市杂交粳稻区试和生产试验,平均比对照寒优湘晴增产8%,2008年通过上海市农作物品种审定。
关键词:杂交粳稻 花优14 优质 选育 
高原优质杂交粳稻滇杂32大面积示范单产12.8 t/hm^2的栽培技术被引量:6
《杂交水稻》2005年第3期45-46,共2页金寿林 唐玉芳 孙正虎 周红英 黄大军 谭学林 
云南省"十五"科技攻关项目(2001NG02)
云南农业大学稻作研究所选育的优质高产抗病滇型杂交粳稻滇杂32,2004年在云南省保山市“百亩示范片”获得平均单产12.8t/hm2,达到了12t/hm2的中国超级稻第2期产量指标。从培育壮秧、规范移栽、合理施肥、合理灌溉、病虫害防治等方面介...
关键词:滇型杂交粳稻 滇杂32 示范 栽培技术 
优质杂交粳稻滇杂31高产制种技术被引量:16
《杂交水稻》2003年第2期37-38,共2页金寿林 李晓芬 黄大军 杨琼珍 李炎渊 张忠林 
云南省科委"十五"科技攻关项目 (2 0 0 1NG0 2)
介绍了杂交粳稻滇杂 3 1的亲本榆密 15A和南 3 4的特征特性 ;提出选择适宜的制种地域和最佳扬花授粉期、合理安排父母本播种差期、培肥父本、增加母本有效穗和颖花数、适时适量喷施“九二○”是滇杂 3
关键词:杂交粳稻 滇杂31 制种技术 
优质杂交粳稻新组合86优242
《杂交水稻》2003年第2期73-74,共2页朱勇良 陈益海 李余生 谢裕林 乔中英 
江苏省"九五"农业科技重大攻关项目 (BG965 0 1-2 -1)
8 6优 2 42是江苏太湖地区农科所用BT型不育系 863A与大穗型粳稻恢复系H6的改良后代H6-2 (R2 42 )配组育成的杂交晚粳新组合 ,对白叶枯病、稻瘟病、纹枯病抗性较强 ,抗倒性较好 ,稻米品质达国标优质稻谷二级以上标准。 2 0 0 2年
关键词:杂交粳稻 优质 86优242 选育 
优质杂交粳稻新组合86优8号被引量:7
《杂交水稻》2001年第2期59-60,共2页谷福林 苏自强 王水方 
江苏省"九五"科技攻关项目!(BG96 5 0 2 )
86优 8号系江苏省农科院粮作所利用自育三系粳型不育系 86 3A ,与自选恢复系宁恢 8号配组而成的三系杂交粳稻新组合。表现高产稳产 ,结实率高 ,米质优 ,抗病性强。 2 0 0 0年 4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
关键词:杂交粳稻 86优8号 产量表现 特征特性 栽培技术要点 审定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